□本报记者 吕超峰 王增阳 文/图
如果要说出对关庙村的第一印象,那么最合适的词语应该是群山环绕。
初冬时节,这个位于禹州、郏县和汝州三县交界处的小山村,呈现出一幅层林尽染的壮美画卷。在村中环顾四周,红叶、黄叶、绿叶依山势层次分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同行的当地朋友介绍,关庙村位于磨街乡政府所在地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下辖各自然村沿山路零星分布,自然村之间被山体分隔,周围梯田环绕,整个古村选址考究,避风向阳,便于村民生产生活。
千百年农耕文明凝聚的智慧,让当地人学会了适应环境。面对多山缺田的窘境,当地人在荒芜贫瘠的山地面前开始了艰苦的开拓。他们因地制宜,在坡缓的地方开垦土地。为防止水土流失,每开垦一片田地就在周围砌起石堰,形成大大小小的梯田。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沿着道路入村,一处古老的院落映入眼帘。这是关庙村的关帝庙,建于宋朝末年。关帝庙整个院落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青石铺底,四面青砖垒砌,屋梁龙凤、飞禽走兽等雕刻清晰。该院落现有房屋12间,有石碑若干,大多被毁,用于修砌房屋,另有完好清代石碑5块,院内有千年五角枫树一棵。因为村落依傍关帝庙而建,故名“关庙村”。
坐落于关庙村中心位置龙山山顶的龙山寨,修建于民国十七年,乃当时村民为逃避战乱,在龙山山顶所建。其南北各设寨门一个,寨内房屋百余间。村民白天下山劳作,傍晚回山寨避难。龙山寨选址考究,四周群山俯首并有河道隔离,现存有完整寨墙、寨牌。
关庙村避风向阳,村落、院落因地制宜,沿山势而建。历史悠久的孙氏民居,建于宋朝后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现有完整房屋58间,布局合理,其中四合院3处,房体全部用石头砌成,砌缝如线,石块方正,房顶青瓦扣成,做工独具匠心,道路为石阶,仅供一人行走。孙春发老宅、刘根家老宅等历经清代、民国、近现代各个时期的特色风貌民居42处零星分布于各个自然村。
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关庙石头窑洞,位于关庙村西南部,坐东北向西南。据悉,20世纪50年代,当地人为了便于生产生活,由龙山寨迁移至此。石头窑洞之间错落有致,全部为青石浆圈,冬暖夏凉,现有仍居住的完整石头窑洞有50余处。此外,关庙村现有各种百年以上古树120余棵,有花榆树、橿树、五角枫树、皂角树、槐树等。
2016年7月,关庙村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传统村落。有关部门邀请专业规划机构对关庙村进行勘察。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充分发掘当地乡村特色,开发独特的乡村民宿,打造“吃、住、游、娱”四位一体的乡村健康休闲游基地。关庙村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