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马增杰:多把“金钥匙”,打开“矛盾锁”

本报记者 付家宝

有人说,基层调解员是个令人尊重的职业,他们是家庭关系的黏合剂、邻里之间的润滑剂、社会矛盾的阻燃剂和美好生活的调和剂。

在我市,就有这么一位矛盾调解能手,他退而不休,无偿为他人提供帮助,别人避之不及的麻烦事,他却争着包揽下来,用自己独特的调解方法,化解了一起起矛盾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他就是魏都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调解员马增杰。

现年69岁的马增杰曾在部队当过教导员,转业后在企业工会工作过,比较擅长做思想工作,2010年,被聘为社会法官。由于调解有方,2015年,魏都区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将其调到该中心工作,并专门为其设立了品牌调解室——“老马调解室”。

8年来,马增杰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2000起,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社会法官”“河南省优秀调解员”“许昌市金牌调解员”“2018年7月份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前不久,他又喜获“许昌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光荣称号。

11月19日,记者来到“老马调解室”,一进门,便被墙上挂满的锦旗所吸引。据马增杰介绍,目前,他已收到锦旗56面,有时工作累了,看到满屋的锦旗,便又有了继续为民服务下去的动力。

马增杰接触到的矛盾纠纷类型很多,在他看来,要想做好矛盾调解工作,一要对群众的难处和期盼感同身受,二要尽最大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

几年前,青年李某向马增杰求助。原来,由于李某整日无所事事,又爱打架,母亲气得要与其断绝母子关系。马增杰了解情况后,劝李某回家给母亲承认错误,可李某并不听劝。马增杰便多次找李某谈心,做李某及其母亲的思想工作。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李某母子重归于好。马增杰在与李某交流中,得知他有当兵的想法,便跑前跑后帮他办理入伍手续……在马增杰的帮助下,李某如愿以偿走进了军营。事后,李某的母亲十分感激,对李某说:“以后每一年,你都要来看望你马大伯。”

如今,慕名找马增杰调解纠纷的人越来越多。前段时间,禹州市一个女孩儿找马增杰求助。马增杰告诉她应到当地调解时,女孩儿跪倒在地说:“您救救我吧!”一向热心肠的马增杰见状赶紧扶女孩儿起来,并问明缘由。原来,该女孩儿拒绝了一个男子的追求,该男子一气之下把自己的手指头给剁了,并警告她不会让她好过。了解情况后,马增杰多次与该男子及其家人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以后互不干涉对方生活。

在马增杰看来,干调解工作光有热情还不行,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法律常识、调解技巧等。“调解有窍门,看他什么人;调解讲人情,关键是真诚;调解有情意,说话有道理。青年人靠鼓励,老年人靠安慰,老弱病残靠照顾……”马增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自己感悟出的调解方法,这些调解方法如同一把把钥匙,灵活运用,便能打开“矛盾锁”。

“生活中,一些纠纷看似小事,但若不及时化解,有可能会酿成大祸……”马增杰说,眼下,他正忙着整理自己的矛盾调解心得,希望能给更多的年轻调解员提供一些经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