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中轩 通讯员 刘书源
为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从课堂到课外,从教风、学风到校风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三贴近”
让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许昌电气职业学院院长杨德岭告诉记者,该学院高度重视课程的引领作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必修课,严格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同时研发校本辅助教材,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发挥校本教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重要辅助作用。
如何让“高大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接地气,让学生产生兴趣?该学院从课堂改革入手,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从单一的灌输模式走出来。”杨德岭说。该学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要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
该学院还提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多样化,要求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20%。在“开放式课堂”中,该学院邀请劳模、专家、企业家给学生作讲座和专题报告;在课堂外,教师们带领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农村、市场,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清国情、民情,提高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培养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引领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该学院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引进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深造,对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发挥传帮带作用,让优秀教师上公开示范课,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备课关、业务关;构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该学院从选、培、用、升等方面深入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智慧化转型,把爱党爱国、甘于奉献、品学兼优的教师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通过辅导员岗位培训计划、专业化发展计划、学术研究支持计划和职业能力大赛,培养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能力型辅导员队伍。
同时,该学院要求所有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从备课、讲稿、课件、作业、试卷、阅卷、课堂教学、成绩评定、教务日志等方面全面提高规范化水平,使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教研室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以文育人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今年以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大力加强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搭建文化教育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该学院一方面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精神为重点,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学院重要活动等关键节点开展仪式教育……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发挥了文化育人的作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之年。我校以这个时间为节点,制定了‘2017—2020行动计划’。”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鲁西说,“在2020年实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党建、大思政格局初步形成,教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和考评体系基本完备,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