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振 尤中轩 通讯员 郑法魁 林立
初冬时节,趁着好天气郊游赏花,已经成为鄢陵县许多当地群众及慕名而来的游客休闲放松的首选。漫步在今日的鄢陵,双目所及之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花朵竞相开放,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如今的鄢陵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绿满鄢陵”行动为抓手,按照“突出花、突破花”的思路,全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重点品种突出、规划设计高端,具有示范意义的“全域花海”,盛开“美丽经济”。
以花为媒 建设“最美生活、最美县城”
作为闻名全国的花木大县,鄢陵县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繁荣于当代,素有“花都”“花县”之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美誉。近年来,该县秉持新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花木资源优势,坚持以生态为内涵,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融合为路径,以开放为平台,走出了一条以花木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特色发展之路,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产品销售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了东北、西北、华北地区近30%的绿化苗木,特别是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2000万株优质花木,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花木之都”。
2007年,该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20平方公里,集花木种植、市场营销、科技推广于一体的花木产业集聚区。目前,该园区已经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入驻各类企业200多家,实现土地流转14万亩,被确定为“国家优秀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河南省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以此为引领,该县花木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拥有观赏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聚集了各级各类花木企业1147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具有国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1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46家,形成了集科技研发、育种育苗、生产销售、园艺绿化的花木产业发展体系。
依托一年一届的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该县成功从种花木、卖花木转型为造生态、卖生态,带动休闲旅游、康养融合发展,花乡生态休闲游成为该县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并行、绿色经济与彩绘经济并行、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并行、健康旅游与银色经济并行,致力建设“最美生活、最美县城”,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之都。
借助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优势,该县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花艺、建业、德锦等鲜切花生产企业与荷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种植了荷兰红掌、丹麦木槿、台湾蝴蝶兰等10多种高端花卉品种,产品出口日本、韩国、香港、俄罗斯、新加坡、泰国等地。
四季赏花 月月都是“黄金周”
从2月鄢陵梅园的蜡梅,到3月唐韵园林的樱花、永鸿农业园的桃花,4月花博园的牡丹、芍药,五彩大地的郁金香,再到5月金雨香草庄园的玫瑰,6月五彩大地的薰衣草、马鞭草……在鄢陵,一张全域范围内的四季赏花图,突破了季节的局限,让游客月月有花看,领略到的风味各不同。
为了实现常年有花看,处处有花开,鄢陵县按照“突出花、突破花”的思路,在点上彰显风情,在线上构筑风景,在面上打造风光,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格局。
看樱花,可去唐韵樱花园、花博园;赏桃花,可去马坊永鸿农业园、 鹤鸣湖 、花博园等地;享郁金香风情,可去五彩大地;观海棠,可去园中缘步行景区、花博园 、鹤鸣湖等地……
鄢陵各地的赏花田,通过引进不同季节的花卉品种,精心布局,拉长了花期。譬如,唐韵园林樱花落尽,马坊永鸿农业桃花、花博园芍药、牡丹盛开;五彩大地郁金香花田刚谢幕,金雨香草庄园玫瑰花海马上“接力”。6月至8月份,也不担心没有花,五彩大地千亩薰衣草、马鞭草绽放;9月、10月份,龙源花木的皇菊盛开;冬日到鄢陵梅园,尽享蜡梅“暗香浮动”的雅趣……慢慢地,鄢陵的花海构成了一张四季可赏的“赏花地图”,一年里几乎没有空档期。
种一片花海,火一个景点。 鄢陵各地相继举办各类以赏花为主要内容的节庆活动,一场场赏花盛会接踵而至,可谓四季旅游淡季不淡,月月都有“旅游黄金周”。唐韵樱花节、樱花圣帝文化节、郁金香文化节、中国·鄢陵花木博览会、中国·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配合不同的花期开展文化节,精彩的活动,绵延不断的花香,给鄢陵带来了“不断流”的赏花人群。
去年一年,鄢陵县共接待各地游客7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近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主要酒店入住率平均达95%,各星级农家乐等特色饭店更是生意火爆。
为了让县域旅游从单纯赏花逐步发展成集赏花、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以中国·中原花木博览会为依托,鄢陵打出一系列“生态文化牌”,相继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五彩大地、鹤鸣湖、唐韵园林等特色景区串珠成链,打造蜡梅梅花文化节、樱花节、郁金香文化节等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精心设计并推出赏花之旅、休闲养生之旅、乡村体验之旅,策划举办桃花节、玫瑰节、温泉养生游、金秋花都赏花游、美食狂欢节、踏雪寻梅游等系列旅游活动,年接待游客总量6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多亿元。一片花海撬动了鄢陵全域旅游,叫响了“中国花都、温泉之城、长寿之乡、美丽鄢陵”城市品牌,擦亮了“一花一世界、一水润千年、一木迎天下”的旅游名片。
延伸链条 深挖花木产业红利
为了给花木产业注入科技创新“基因”,鄢陵县还搭建了一流的科技研发平台。近年来,鄢陵县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知名花卉专家张启翔教授等20余人组成科技顾问团,与北京林业大学等3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建成北林大鄢陵协同创新中心暨科研中心、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继续教育鄢陵分院,组建河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中心,先后承担2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0多个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蜡梅、樱花等近40个品种的组培技术研究和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
目前,“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已在鄢陵初见成效。“鄢陵花木企业自己制定了3个花木行业标准、12项技术规程,有国家园林绿化一级资质公司10家。”鄢陵县花木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树新说。
通过技术研发不断拓宽花木产业广度的同时,鄢陵人还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开发花木产业的潜力。
在金雨玫瑰庄园景区,法国格拉斯玫瑰、大马士革玫瑰、苦水玫瑰、平阴玫瑰等世界名优玫瑰品种在这里生根发芽。据该景区经理杨世民介绍,一朵小小的玫瑰,从花苞、花瓣,到花粉、花叶,该景区在几十个环节进行微细化开发,极尽其利用价值,开发了30多个品种原生态花卉健康产品,涵盖了日用、日化、食品等多个领域。玫瑰节期间推出玫瑰采摘体验、精油萃取展示、香草产品体验、香草温泉体验等系列活动,游客可以在这里品玫瑰花茶、看玫瑰花,亦可以做玫瑰精油SPA……2016年,该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休闲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玫瑰花可以作为茶饮,玫瑰精油可以生产高端的美容护肤品,玫瑰纯露可以洁面、保湿、饮用,玫瑰花泥和干玫瑰研磨的玫瑰粉可以制成粉饼、面膜等系列化妆、美容产品……在金雨玫瑰庄园景区,一株玫瑰全部都是宝,没有任何不可利用、需要丢弃的东西。终端产品和原料的利润相差5到10倍,卖原料和卖产品的收益率天壤之别。虽然有4000亩的规模,但我们并不会大批量开放,而要走高端路线,开展错位竞争。”杨世民说,“我们研发的玫瑰、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等20个精油护肤产品,已投放市场,景区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花木产业的发展,“全域花海”的打造,正为鄢陵的发展谱写着新的华章。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县将在扩大规模、调优结构、提高档次、抓好营销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花木产业水平,进一步巩固“花木大县”建设成果, 建设“花木强县”;落实花木产业集群建设总体规划,发展优质苗木、大规格苗木、药用苗木、果树类苗木,提高鲜切花、盆栽花卉、微型盆景生产比重,提升生态观光接待功能,发展农家乐和生态旅游业,培育集花木生产、休闲观光、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带动花木生产区由销售花木向销售生态和景观转变;组建鄢陵花卉研究院,不断给花木产业注入科技创新“基因”,以花木精品园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唐韵园林等12个专类园、特色园,推进花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加强与雄安新区深度对接,组建鄢陵花木园林企业联合体,积极承接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建设,打造雄安新区花木供应基地和养护管理服务基地,不断提升“鄢陵花木”品牌,让鄢陵更出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鄢陵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