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专版

全域水系让城市更灵动

—看鄢陵如何以全域水系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新生态

春满清流河

清潩河景区

波光粼粼的鹤鸣湖

本报记者 张振 尤中轩 通讯员 郑法魁 林立

“我们公司每年年底都会安排员工到鄢陵开年会、泡温泉,作为给员工的福利。”进入冬季,鄢陵各温泉度假区再次迎来省内外大批游客。来自郑州的林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来过几次鄢陵之后,她就爱上了鄢陵,经常开车带着家人来这里度假,享受悠闲时光。记者从位于鄢陵县陈化店镇的花都温泉度假区了解到,不只是冬季,春秋季节这里也是客流旺盛,而且以外地人居多,足见其吸引力之大。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鄢陵第十八届中原花木博览会上,1万多亩的鹤鸣湖风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宽阔的湖面、秀美的沿湖景观令游客赞叹不已。不少游客感叹:“在这里随便拍一张照片都可以当壁纸。”

借助郑许一体化的契机,近年来,鄢陵县充分挖掘康养、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潜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今年2月,该县制定出台了《加快全域水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生态强县、花木强县、旅游强县、康养强县目标,以现有河湖水系为依托,积极探索“水+生态”“水+健康”“水+文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水系,为打造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夯实水利基础。

挖掘优势 打造特色水生态景观

鄢陵县水系主要由汶河、许扶运河、清流河、双洎河、康沟河、二道河、大浪沟等大小20余条河流,以及鹤鸣湖、青年湖等构成。此外,该县陈化店镇丰富优质的深井矿泉水不仅水温在63℃以上,且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依托自然资源,该县治水兴水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三年全域水系建设,综合利用黄河水、丹江水等水资源,打造“两湖”“八带”“一区”。“两湖”,即鹤鸣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青年湖水生态旅游休闲区;“八带”,即许扶运河城市观光旅游带、汶河大浪沟城市文化休闲带、引黄干渠引黄工程展示带、二道河及清流河特色花木种植观光带和田地景观体验带、清潩河综合景观治理带、康沟河生态景观带、双洎河花木科技文化观光带、老潩水旅游休闲带;“一区”,即陈化店镇水文化展示区。

鹤鸣湖的前身是引黄调蓄工程主体工程——调蓄湖,最早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黏土砖而遗留下的坑洼不平的荒坑。鄢陵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变废为宝,于2010年5月规划建设引黄调蓄湖,历时3年7个月成功蓄水。如今的鹤鸣湖碧波万顷,映衬着岸边的各种花木,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花海水景,不但成为当地群众节假日回归自然、观林游水的理想旅游观光休闲地,而且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原来只知道鄢陵县是花木之乡,拥有几十万亩花木,没想到还有这么大一个鹤鸣湖,真是太壮观、太美了。在中原地区很少见到这种美景,我回去一定推荐亲朋好友来这里游玩。”在第十八届中原花木博览会上,来自郑州的张先生说。

和张先生有着同样感叹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规划面积1万多亩的鹤鸣湖风景区,为鄢陵县增添了美景,增添了灵气,更增添了人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环境,更是财富。鄢陵县的“水文章”,不仅体现在营造优美生态环境上,还体现在将环境变为财富、形成优势产业上。

“依托陈化店镇优质水资源,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是我们打造全域水系的一个特色和亮点。”鄢陵县水务局局长丁东良表示,鄢陵县在优质地下水利用方面,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充分挖掘陈化店地下水资源,立足优势、创新创优,做大做强做优品牌,突出水文化、温泉文化和茶文化特色,以温泉沐浴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度假文化为开发主导,融合发展以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三产服务业,着力打造陈化店温泉水文化产业园、中原茶业电商产业园、中原茶文化一条街,使水文化与养生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有机融合,助推康养产业健康发展。

综合整治 实现全域水系互连互通

为了实现全域水系互连互通,将水和花木、水和景色真正融为一体,该县陆续启动了一系列水系连通工程。

—— 以鹤鸣湖为核心,打造“∞”字形旅游环带。鄢陵县将汶河、许扶运河、南水北调输水管道与鹤鸣湖相连通,形成区域内“∞”字形水系环带,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之水汇集鄢陵,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水需求。其中,外围环带水系是对穿城而过的汶河、许扶运河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水质等级,形成景观河道,与引黄干渠构成相通的河流环带。内部连通水系是由鹤鸣湖向南与许扶运河相连通,并在花都大道北侧与花博园内水面相交,形成县城内南北相连的水系景观。

——依托清流河、青年湖,打造南坞镇田园综合体。鄢陵县依托清流河优良的水资源,扩大青年湖原有湖面,局部进行小幅度改造;通过青年湖拓宽、改造提升,构建新的水生态景观;围绕清流河周边流域,通过土地整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发展生态农业,配套建设民俗村,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打造南坞镇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以许扶运河综合整治为契机,打造县域8条河流景观带。鄢陵县规划对许扶运河进行综合整治,将许昌市区水系退水引入鄢陵,打造带状景观生态廊道;综合利用引黄水、许昌市区水系退水、南水北调丹江水,通过实施河道治理及配套工程建设,连通八大河流,贯通全域水系;按照“八带”规划,分类实施河道绿化美化工程,达到景观效果。另外,该县将依托8条河流景观带,在河与路、河与河交会处打造景观控制点,建设绿色环岛,形成一路一水、防护绿带、交点拓展、生态环岛,提供更多驻留节点,全面展示美丽鄢陵。

“我们在渠上修建桥涵闸等小型水利设施150座,修建倒虹吸、取水泵站、挡水闸等大型水利设施9座,还建有数个景观节点;沿线栽植樱花、格桑花,在花木园区内形成樱花长廊,结合格桑花形成高低错落、疏密优美的景观。在植物选择上,我们大量采用樱花、金枝国槐、乌桕、雪松、银杏、红叶碧桃、造型小叶女贞等苗木,与鹤鸣湖风景区相互映衬,实现了生态和人文的合一。”丁东良说。

“河长制” 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

“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呼吸到新鲜空气也更舒心了。”在鄢陵,这是很多沿河而居村民的共同心声。这得益于从去年5月开始,鄢陵县的每一条河流都有了自己的“家长”,该县让河流管护和治理各项工作有了牵头人,有了负责人。

鄢陵县出台了《鄢陵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该县2017年至2030年的“河长制”工作目标、6项主要工作任务、各级河长及县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了县级河长会议制度、县级督察制度、县级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联合执法制度等10项“河长制”工作制度。目前,该县共设置各级河长321名,其中县级第一总河长1名、总河长1名、副总河长1名、县级河长9名、乡级河长56名、村级河长254名,每个村的河段都明确了1名保洁人员。各级河长承担河道保护管理、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制订完善所分包河湖“一河一策”方案,做到了常巡查、常研究、常安排,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按照省、市“河长制”工作推进方案,鄢陵县对该县每条河道的长度、流域面积及对当地生产生活影响程度进行了认真排查分级,把对当地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的31条(段)河湖纳入“河长制”管理,编制了河湖名录,共涉及河道28条(段),长390公里,以及鹤鸣湖、青年湖和引黄入长济许工程。

今年以来,鄢陵县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深入开展了“清河行动”,集中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私搭乱建、围垦河道、侵占岸线及岸线周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物等。

“对清理出来的垃圾、漂浮物一律上岸集中堆放,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防止‘垃圾搬家’,造成二次污染。”丁东良说,针对“清河行动”,鄢陵县不仅制定了考核办法,还细化量化了评分标准。

同时,该县还制订了河湖联合执法方案,成立了由水务、公安、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城管、交通等部门组成的河湖联合执法小组,对在“清河行动”中无理取闹、拒不配合的,依法强制执行,确保“清河行动”依法有序推进。截至目前,该县共清理河道190公里,清理各类垃圾0.96万立方米,确保每一条河流都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本版图片均由鄢陵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