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借力“一带一路” 实现转型发展

许昌民企“走出去”迸发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 徐民府 孔刚领 胡晨)“最近订单比较多,今天这10套产品要搭乘中欧班列发往西班牙,明天还要发一批货。”11月28日,在禹州市华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德环保),看着两辆满载压滤机的卡车缓缓驶出厂区,该公司董事长张忠义对记者说。

面对当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不少中小型企业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日子很不好过。然而,华德环保却逆势而动,乘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另辟蹊径,转型升级,强势突围,焕发出新的生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

华德环保前身为禹州双发化工有限公司。为了实现转型,该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从乡村迁往禹州市产业聚集区,由原来单一的生产型企业改造升级为集科技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不惜重金成立研发培训中心,高薪引进12名高层次人才组成研发团队,每年拿出销售额的6%作为科研经费,自主研发的多项科研成果成功申请专利。其中,新型隔膜压滤机被中国环保联合会评为中国节能减排重点新技术产品、中国节能环保重点新技术产品。

看着地图做生意,沿着丝路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少企业纷纷前来订购产品。去年,华德环保实现销售额近4000万元,被禹州市政府评为出口先进企业;今年前10个月,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元,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变,观念变,我市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与动力转换,培育产业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许昌市商务局副局长张晓刚介绍,像华德环保这样的企业我市有20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迸发出新的活力。

据统计,全市出口总量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二位。今年1-10月份,在不少地区出口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我市进出口总额达87.59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80.46亿元,同比增长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