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廷合
平常无奇的钥匙串上有12把钥匙,沉甸甸的,走到哪儿,刘英都会带着。
34年来,刘英用这串钥匙,开启了亲公婆、养公婆、继公婆的心门,与自己的小家一起,串起了四个家、36口人的幸福生活。
今年59岁的刘英有一个特殊的大家庭:6个公婆,8个兄弟姐妹,7个妯娌,全家老少一共36口人。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还要从刘英的丈夫李云志小时候说起。
李云志5岁的时候,父母协议离婚,并把他过继给了养父母。亲生父母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分别组成了新的家庭。1984年元旦,刘英与李云志结婚,和养公公、养婆婆一起居住在市区东大街的一个大杂院里。
“婚后3年,我才知道丈夫竟有三对父母。”刘英言语间没有埋怨丈夫的隐瞒,反倒十分同情丈夫年幼时的遭遇。
寸草春晖,以孝为先。刘英将身为儿女的责任放在第一位,主动劝说丈夫与自己的亲生父母认亲,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这一举动令其丈夫大为惊讶——认下亲生父母,就意味着刘英肩上既多了照顾亲公婆的责任,又多了照顾继公婆的责任。
认亲之路并不顺利。一方面,养父母心存芥蒂,担心养子离开自己投奔生父生母,无人为他们养老送终;另一方面,亲生父母受之有愧,想到当年将亲儿子送予他人,没有尽到养育的义务,且担心儿子养父母那边无法交代,便再三推脱。
刘英没有气馁,用实际行动打消了老人们的顾虑和担忧。
闲暇时,刘英便会跑前跑后,帮老人们干家务活儿。养公公、养婆婆爱看戏,刘英就借三轮车拉他们赶庙会看热闹,还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学医出身的刘英,懂得医学和护理知识,便经常去亲公公家、亲婆婆家,照顾继婆婆、继公公在内的四位老人。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令6位老人无不称赞。
渐渐地,走动多了,关系熟了,刘英与6位老人如同一大家子人,关系变得亲密无间。亲公公、亲婆婆更是放心地将各自家门钥匙交给刘英,招呼她没事儿常来家里坐坐。从此,刘英的钥匙串上增添了两家承载着信赖和亲情的房门钥匙。
无论是亲公婆、养公婆还是继公婆,刘英都同样看待。逢年过节或老人生日,她都记在心里,添新衣服、买新帽,订蛋糕、送红包,召集异姓的兄妹妯娌陪老人吃团圆饭……在她的感染下,8个不同姓氏的兄妹情同手足,7个妯娌亲如姐妹,互相关心,比着孝敬长辈,家庭氛围愈发融洽。
养公公94岁去世,刘英的养婆婆瘫痪在床,刘英更是伺候在侧,日夜不离。在刘英和丈夫的悉心照顾下,养婆婆98岁时安然辞世。
老人在世,倾心照顾。老人离世,披麻戴孝。如今,刘英健在的公婆中,仅剩86岁的亲婆婆和82岁的继婆婆。一有空,刘英还是会拿起那把钥匙,去看望两位老人。
时光如水,谓之匆匆,刘英家庭传承了“孝老爱亲、崇德善孝”的优良家风。刘英孝老敬老的故事,更是在许昌广为传扬。
2016年12月,刘英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家庭”,刘英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8年,刘英获第四届许昌市“道德模范”称号、魏都区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