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丁姜岚
坚持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支撑魏都区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主要优势。
近年来,随着“五个魏都”建设的强力推进,出行越来越方便、设施越来越完善、环境越来越优美,已成为市民对魏都区城市建设的普遍感受。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中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日前,《魏都区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印发。
《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区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为实现该目标,《计划》制定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行动措施。
1蓝天保卫战
【新闻镜头】身处许昌裕丰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3万锭高端智能纺纱项目现场,怡人、美丽的环境让人沉醉,宽敞、明亮的厂房让人振奋。该项目充分利用自动化、信息化实现纺纱生产过程产量、质量、能耗、人员等全方位自动监控,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用工可减少2/3,并且可实现无人化生产。
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魏都区将重点放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工业企业绿色升级改造等8个方面。
打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攻坚战。魏都区将切实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严格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快重点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到2019年,魏都区将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另外,在原则上,除民生项目外,该区还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等。
打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攻坚战。魏都区将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构建清洁取暖体系,强化散煤市场管控,持续提升热电联产供热能力,有序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到2020年,该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将达到50%,建成区集中供暖普及率将在80%以上。
打好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攻坚战。魏都区将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新增、更新市政环卫车辆,实现全部纯电动化;提升机动车油品质量,从2019年1月1日起,实现车用柴油与普通柴油并轨;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坚决取缔、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
打好城乡扬尘全面清洁攻坚战。魏都区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严格施工扬尘污染管控, 强化道路扬尘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料堆场管理,严禁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坚持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到2020年,魏都区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将达到36.5%,所有主干道路面达到“双5” 标准(道路每平方米浮尘量不超过5克,地表垃圾存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打好工业企业绿色升级改造攻坚战。魏都区将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行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无组织排放控制管理,大力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计划》指出,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机制,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魏都区将强化重型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加强对新生产机动车源头及在用车辆排放的监管,从2019年7月1日起,在该区范围内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Ⅵ排放标准。
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战。魏都区将完善应急减排措施,实行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实施应急运输响应机制,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保证安全生产运行、运输民生保障物资或特殊需求产品的车辆除外)。
打好环境质量监控全覆盖攻坚战。魏都区将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在2020年9月底前,实现对满足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标准的涉气企业自动监控全覆盖; 将强化监测监控数据质量控制,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健全环境监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
2碧水保卫战
【新闻镜头】漫步清潩河畔,沿岸建设的纸主题公园、梦清园、欢乐广场、乐活舞台等景观节点,如颗颗明珠,不仅将河流功能与两岸城市建筑有效勾连,还映射着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盛景之光。
为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魏都区将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重点打好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清洁河流、涉农社区污染治理等3个标志性攻坚战役,统筹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
打好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攻坚战。魏都区将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在2020年年底前,将建成投运新建区域污水处理厂;推进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在2019年年底前,实现建成区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等雨污管网全覆盖;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加强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市区污水处理率在96%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在95%以上,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打好清洁河流攻坚战。魏都区将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开展河道综合整治,保障河流生态流量,逐步恢复水生态。《计划》指出,到2020年,魏都区要建立生态流量改善长效机制,清潩河、灞陵河、运粮河等3条河流出境断面全部实现Ⅲ类水的目标。
打好涉农社区污染治理攻坚战。魏都区以建设美丽宜居社区为导向,持续开展涉农社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对辖区38个涉农社区的整治全覆盖。到2020年,魏都区涉农社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将在85%左右,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将得到有效管控。
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魏都区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提升魏都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水平,节约保护水资源。到2020年,该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将比2015年分别下降24%、25%以上。
3净土保卫战
【新闻镜头】11月22日,魏都区委书记张书杰在全区领导干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近年来,魏都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宜居度,以及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均居全省前列。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魏都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有不少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
为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魏都区将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许昌市清洁土壤行动计划》,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粮食和人居环境安全。
强力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魏都区将推进实施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在2020年10月底前,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切实加强对优先保护类耕地的保护;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制订并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以保障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在20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任务。
全面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魏都区将全面建立污染源监管清单,在2020年10月底前,全面掌握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污染源种类、分布和环境风险状况等;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在2020年年底前,准确掌握该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整合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强化污染防治科技支撑;依据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在2019年年底前,形成运行良好的污染地块部门联动监管机制。
加强土壤污染的源头管控。魏都区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科学确定涉重金属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加强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和环境监管,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新建涉镉等重点重金属排放的建设项目。《计划》指出,在2020年10月底前,该区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排放量将比2013年下降12%。
实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联动监管。魏都区将实施土地规划管理,对无明确责任主体的地块,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对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划分污染地块管理类型,制定差异化措施,实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
防范化解土壤各类环境风险。魏都区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强化对各类风险的管控,坚守土壤污染防范底线;制订魏都区农用地土壤污染预警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预警。
加强土壤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魏都区将加快制订超标农产品应急处置预案,做好耕地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另外,该区将做好工业企业土壤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计划》指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开展环境监测,掌握污染状况;停止企业生产排污活动,查明污染源并实施严格管控,防止污染物扩散,并按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