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培钦 通讯员 樊军培 刘安然
核心提示
1997年4月,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殷殷期盼,一个新城区——许昌市东城区拔地而起。21年沧桑砥砺,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城区党工委、管委会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加快东城区发展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坚忍不拔的勇气、豪气冲天的志气和势如破竹的士气,一路爬坡过坎、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斐然。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学”的大美之城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时刻,回望走过的不平凡之路,且看许昌市东城区如何答好发展这一时代命题。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谈起这几年的发展成就,东城区党工委书记朱发业豪情满怀。他告诉记者,东城区已成为我市的开放窗口和对外名片,是中原城市群宜居、宜业、宜游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许昌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承担者。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客运铁路纵贯南北,311国道和禹亳地方铁路横越东西,距新郑国际机场仅50公里,构成了东城区纵横交织的交通运输网络。“一个现代化、多功能、外向型、园林式的新城区已经形成。”他表示,东城区立足于打造许昌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树形象、五年创辉煌”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产业经济加快发展,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民生民本持续改善,平安建设有效保障,全区经济社会持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数字无言,却是发展最好的注脚。东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保海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东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引进省外资金1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11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4900万美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东城区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6.8∶13.9∶79.3;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8.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7%,排名全市第二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5%,排名全市第二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7亿元;全区税收收入完成5.45亿元,同比增长10.9%,排名全市首位;完成进出口总额5447万美元,占市定目标的87.1%;实际利用外资5036万美元,占市定目标的77.1%。截至2018年10月,东城区共签约项目4个,签约金额共51亿元,合同履约率100%。
近年来,东城区紧紧围绕“五园东区”建设,以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富民强区为主线,以开放招商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加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东城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全面打响了东城区加快城市建设攻坚战:一方面,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坚持“四个一切”工作法和“3+1”工作机制,重点推进邓庄、长村、梁庄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年累计投入拆迁安置资金46亿元,已签订拆迁协议4526户,拆迁房屋(厂院)3000余户、面积110万平方米,完成安置房建设1993套;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遗留问题,破解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难题,办成了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事。在2018年全市重点产业项目暨百城提质工程观摩评价活动中,东城区取得全市三个功能区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决定城市对外形象,近年来,东城区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细化管理措施、锻造管理队伍等措施,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排名全市领先。
干部作风廉洁高效。干部队伍建设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东城区始终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四风”整治。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拼搏奉献、敢于担当已成为东城区干部的作风标志。全区上下你追我赶、明争暗赛,形成了千船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发展局面。
宜居的东城区正向世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近年来,东城区围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通过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多种渠道,成功实现了一批服务效能广、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万达集团、恒大集团、建业集团、碧桂园地产、天明地产等国内外知名的房地产公司相继入驻东城区。万洲·大都汇、亨源通世纪广场、许昌万达广场、中原国际酒店等项目已投入运营;空港养老服务基地、建安商业综合体、中原·云鼎广场、万洲·大都汇二期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市立医院投入使用;许都公园、许扶运河游园、天宝路被省住建厅分别授予“十佳城市公园”“十佳城市滨河景观”“十佳城市道路”称号。备受全市瞩目的许昌万达广场已于11月30日盛大开业,东城区乃至许昌市再添一座高端商业地标。
2018年,东城区共谋划百城建设提质项目122个,其中市级项目48个,区级项目74个,总投资820亿元。这些项目既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有民生改善方面的建设,其中不乏“大手笔”之作。目前,中原·云鼎广场、中央公园南延提升、秋湖山地公园和新东街中学等11个项目已竣工。机许城市快轨、洪河北街、许都路小学和菅庄社区安置小区建设等42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东城区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形象更加靓丽;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昌之美,美在东城”的说法不胫而走。
据悉,2017年以前,东城区只有天宝社区、莲城社区两个城市社区。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社区管理逐渐成为东城区城市管理中的一块“短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朱发业表示,在2017年和2018年的东城区工作会议上,东城区均把城市社区建设列入民生工程,提出要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提升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解决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的问题。自去年开始,东城区首批启动10个社区建设工作。如今,恒大绿洲社区、空港新城社区、东方明珠社区3个高标准城市社区已建成投用。
据统计,目前,东城区有商住小区73个、在建小区30个,其中单体小区容量在3000户以上的有23个。东城区单体小区自成社区的管理模式,与老城区一个社区管理数十个小区的模式有所区别。新型单体小区自成社区,只需和一家物业公司接触。因此,物业与社区在工作上相辅相成,可以形成合力,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完善社区相关职能。
按照社区建设“一有七中心”的要求,东城区新建社区均高标准打造了党员活动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儿童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便民超市以及图书阅览室等。
今年,东城区计划建成5个规范化城市社区。到2019年,东城区将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解决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朱发业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的渴望,而且是东城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2015年以来,东城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生态文化文明城市建设要求,在河道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工程措施形成河道、湖泊等多种形态的水面,将河流构成一条生态文化景观廊道,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维持河道的健康生命,建设水生态文明,提高城市品位,重点规划建设了中央公园、鹿鸣湖公园、饮马河游园、东湖游园、秋湖湿地等一批广场游园和水生态景观;同时,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区域绿化步伐,共完成绿化投资10亿余元,完成道路绿化50余条,新增绿地面积420万平方米。东城区绿地率达42%,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许昌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东城区已成为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养、宜游的花园式新城区,是宜居许昌的窗口和名片。
许昌水系建设是许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位于东城区的秋湖湿地则是水系建设的重要节点,该湿地的修建可谓东城区城市建设的“画龙点睛”之作。秋湖湿地位于东城区,这里地势低,过去是一片渍涝地,常年积水,杂草丛生。东城区按照许昌市规划依势而建秋湖湿地,使之成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连城”水系布局中的五湖之一;同时,秋湖湿地也是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项目之一。项目规划建设有生态湿地区、中心广场、樱花林、大型湖面水舞秀、水上乐园、配套商业区等诸多功能分区,整个公园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的《短歌行》传诵至今。以此命名的鹿鸣湖公园更是东城区乃至许昌市水系建设的一大亮点。鹿鸣湖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由引水渠、退水渠和主湖区三部分组成,水位常年控制在3米以上,蓄水量达38万立方米。目前,东城区在鹿鸣湖公园建成了总长3.8公里的环湖健康步道,沿湖周边建成多功能运动场20个,儿童游乐场、门球场、足球场各1处,健身路径3条。同时在园区内,东城区还提供7辆观光车免费为市民服务。
王保海表示,去年,东城区投资近900万元,提升东湖游园及中原国际饭店夜景亮化水平,为全市夜景亮化树立了标杆;完善公益配套设施,依托广场游园,投资20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一批体育健身和儿童游乐设施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建成投用7座智慧阅读空间和9个诚信阅读漂流屋,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广大市民一片点赞。
此外,东城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对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改一增”“厕所革命”和食品安全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等民生实事,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向人民群众兑现承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生态宜居品牌,巩固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推进“河长制”,确保在全市河湖水系管理工作中处于领先位次;大力实施“绿满许昌”计划,统筹推进城区绿化、城郊绿化和乡村绿化,抓好城市山地公园建设,提升道路景观,启动小洪河综合整治工程,再造水系景观新亮点,让绿色生态装扮美丽东城区,进一步擦亮生态宜居名片;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加快推进1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工作,特别是围绕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突出抓好许都路小学等4所学校建设,确保项目按照市定节点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市立医院二期、东城区三级综合医院等项目建设,着力优化医疗项目布局,积极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着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完善“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东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朱发业说。
“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步入新时代,如何持续推动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朱发业给出“东区答案”:当前,东城区已步入向好向快、向富向强的新发展时期,全区上下要在保持好六大发展态势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拉高标杆、持续求进、创新突破、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为加快建设“五园东区”,持续开创新时代东城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东城区提出,通过发展,实现综合竞争优势大幅跃升,综合实力保持全市前列,确保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概括为“一二三”:“一”即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名列我市各县(市、区)第一位,“二”即建成区面积和常住人口两项指标均实现翻一番,“三”即形成5分钟教育圈、医疗圈、养老圈“三圈融合”。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55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9%,力争2018年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服务业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商务中心区和物流中心形象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取得发展;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65%。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处于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市行列;就业、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健身、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到2020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到2020年,东城区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到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左右,城市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承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园林式、景区型的生态新城面貌展现,产城发展融合互促,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明晰,城市风貌特色突出。
“五园东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在许昌市总体部署下,大力推进智慧型城市、创新型城市、文明型城市、美丽型城市、幸福型城市建设,打造我市的水上游园、购物乐园、金融公园、文化名园、宜居家园,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幸福感显著增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许昌建设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经过努力奋斗,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成为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经济社会建设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朱发业表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城区将以敢于担当、勇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大力发扬“三股劲”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拉高标杆、砥砺奋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为许昌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列贡献东城区力量。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由本报记者乔利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