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姚家社区:产业铺就脱贫路

本报记者 朱庆安

冬季正是植树的大好时机。12月4日,记者步入有着“中原花木第一村”之称的鄢陵县柏梁镇姚家社区, 眼前处处是繁忙的景象。

社区党支部书记姚春民介绍,他们采取农户自主改造、合作经营、规模流转土地等方式,不断推动花木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目前已建成花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多亩,为社区的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姚家社区通过精准识别,于2016年11月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21人。为让这些贫困户尽快脱贫,他们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脱贫攻坚组,制定出了依托花卉产业的扶贫措施。

在河南金盾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内,造型奇特、花朵艳丽的盆景、盆花和树型优美的园林花木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

“以前我都是在外面打零工,挣钱不多,压力比较大。”贫困户魏大地一边浇水一边对记者说, 如今,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浇花、拔草以及松土等,每个月2000元的固定收入,让全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该公司经理姚伟博告诉记者,作为产业扶贫基地,他们从姚家社区居民手中流转了60亩土地,种上了花卉苗木,主要用于绿化工程,目前共安排2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

像这样的工程公司在姚家社区还有69家。近年来,他们依托花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花木产业,花木种植逐年增加,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带动了困难群众就业、创业。

在产业扶贫的同时,姚家社区把贫困户当亲人,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贫困户姚红报因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全家5口人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杨喜红身上。

姚红报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镇扶贫办副主任马文瑞与他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先后为全家人办理了低保,为姚红报申请了残疾补贴,为上学的女儿争取到了教育救助,解决了全家人的基本生活。

不仅如此,杨喜红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800元,身体好转的姚红报更是报名参加人社部门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现已在园区内一家花木企业做技术工人。

今年6月,结合“六改一增”工程,马文瑞为姚红报一家改造了厕所,送去了电磁炉、电饼铛等日常用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感谢马副主任的帮助,让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干工作更有劲了。”姚红报高兴地对记者说。

居民陈德全患尿毒症,每月治疗花费至少需要1500元,也是社区有名的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任喜梅不仅让他享受到大病救助政策,还帮他找到了力所能及的保洁工作,从此,全家人看到了希望。

姚春民告诉记者,他们还利用当地群众组建的民间豫剧团这一平台,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为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据了解,通过宣传引导、务工帮扶、政策落实、产业扶贫等措施,姚家社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社区仅有贫困户3户11人,预计年底1户5人达到脱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