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在建安区农村采访时看到,不少村里建起一处阅报栏,新建的阅报栏里,既有《河南日报》《许昌日报》等党报,还有一些科技类报纸,村民对此十分欢迎。
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对于农民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制于农民居住分散,且缺乏有效的宣讲渠道,农民对各类惠农政策的知晓度并不高。阅报栏的开设,变“死”文件为“活”教材,将政策精神原原本本传递给农民,不仅让农民更加懂政策,用活用好政策,还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如今,尽管媒体格局已经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各类资讯,但笔者认为,主流媒体依然是重要政策、决策、声音发布和传播的主渠道,干部群众通过主流媒体了解到的相关信息比较权威。另外,不少农民年龄偏大、有的对新媒体知之甚少,有的缺少甄别能力,把拿手机浏览花边新闻、传播小道消息当作乐趣。因此,农村阅报栏是获取资讯最为经济最为便捷的“绿色通道”,是农民汲取精神营养的“特色餐厅”。
发挥好文化对文明乡风的引领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多看报读报,对于开拓农民视野、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等都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如今很多村子每年都要订阅不少报纸杂志,而这些报刊多集中在办公室里,或集中在几个村干部手中。偌大的一个村未设一个阅报栏,喜欢了解政策信息的村民只能望洋兴叹。倘若在每个村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置2至3个阅报栏,并确定专人及时更换报纸,就可以极大地方便农民读报。相关部门应改变理念,更好地发挥阅报栏启民智、惠民生的作用,在人员配备、资金保障、政策解读等方面再下功夫,确保好政策为民所享、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