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娟 通讯员 胡宽阳
11月27日,带着“全国模范检察官”的殊荣,襄城县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侦查监督科科长李雅回到了许昌。
当日,庆祝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暨全国检察机关第九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有45人获检察机关个人最高荣誉——“全国模范检察官”,李雅便是其中之一。
从“门外汉”,到“全国模范检察官”,这条路,李雅走了23年。
“干什么事,要干就尽自己所能干好,克服那种‘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走中游;不抢先、不冒尖,凑凑合合走中间’的思想。”李雅告诉记者,这是上班伊始父亲送给自己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不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会投入全部热情,尽力做到最好。”
成长来自勤奋
初到检察院时,李雅还是个17岁的小姑娘。“我在学校学的是会计,当时对法律一窍不通。到检察院工作,完全是出于对国徽的向往和对女检察官的崇拜。”李雅告诉记者。
在襄城县人民检察院,李雅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公诉科的内勤,且一干就是近10年。这10年,她从一个法律“门外汉”成长为办案的“行家里手”。为此,她也付出了异于常人的艰辛。
“那些年,儿子还小,内勤工作繁杂、无序、费时,自己还要‘充电’,中午很少回家,下午也很少按时下班。回到家,为让带了一天孩子的公婆休息会儿,我就赶紧照顾儿子,等把儿子哄睡了,再洗衣服或者写材料,所以24时之前很少睡觉。”李雅回忆道。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中,李雅以386分的成绩一举通过,成为襄城县人民检察院的“司考状元”。
同年,李雅所办理的纪某挪用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被许昌市人民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件”。2006年,她被襄城县人民检察院提拔为侦查监督科副科长。5年后,她成了侦查监督科科长。
法律无情人有情
“我被任命为侦查监督科科长那年,正是非羁押诉讼制度全省试行的第一年。那一年,我遇到了一起颇受质疑的案件。”李雅说。
那是一起抢劫案件,犯罪嫌疑人是两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中一人刚满15周岁,是一名初二的在校学生;另外一人还未满15周岁,自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因其母亲又组织了新的家庭,对他甚少过问,他不到10岁就一人在外流浪,通过打零工生活。一日,在网吧,他们结识了一个年龄稍大的社会男青年。酒后,在男青年的唆使下,3人将一烧鸡摊主近200元的营业款抢劫一空。
在讯问时,这两个孩子幼稚的眼神里流露着无助与惊慌。人常说,“法律是无情的”,但严格执法并不是要冷酷无情。当时,李雅就决定,大胆适用非羁押诉讼,给孩子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
找监护人、走访村邻、寻求被害人谅解……7天,为了这两个孩子,李雅付出了超出其他案件数倍的精力,最终以无逮捕必要对他们作出了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并每周进行回访帮教。在未被羁押的2个月后,两个孩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期执行。
案子的结果如李雅所料,然而,此案所带来的非议却是前所未有的。不少人认为,李雅徇了私情,收了人家的钱。
李雅坦言:“要说不委屈是假的,但我并不后悔那么做。法律最终目的的实现,需要有血有肉的法律工作者,凭着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对法律工作的热爱,用理性和逻辑去分析判断,用经验和情感去实践执行,最大限度地释放它的正能量,否则它就是一纸空文。”
不枉不纵,守望正义
检察官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任。从检23年来,李雅的办案宗旨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纵一个坏人”。
今年7月,李雅办理了一起盗窃案件。此案犯罪嫌疑人叫周某,今年6月19日因与同居的崔某在家中吸毒,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6月29日,周某主动向拘留所工作人员交代:2014年7月,其伙同崔某在襄城县首山市场盗窃一个铁箱子,内有现金约1400元。
审查卷宗时,李雅发现,此案事实清楚,周某供述的作案时间、地点等与同案人崔某供述、被害人陈述相一致。不过,一些细节引起了李雅的注意,周某曾多次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因自首盗窃事实转为刑事拘留并被判处轻刑,刑满释放后均未再执行剩余强制隔离戒毒期限。2013年10月,周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
“案发时间是2014年7月,周某是否释放?周某到底有没有作案时间?”李雅心中犯起了嘀咕,遂到法院调阅原始卷宗,并核实被害人陈述、走访周边证人等,最终证实周某于2014年3月14日被送到南阳监狱服刑,2015年4月11日刑满释放,不具有作案时间。
那么,周某为何主动认罪呢?原来,周某因吸毒被行政拘留后,在拘留所遇到了崔某,两人都不想被强制隔离戒毒,便故伎重施。
7月25日,襄城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周某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要求公安机关将依法释放的周某立即移交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剩余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并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杜绝“以刑代戒”现象发生。
“‘全国模范检察官’这项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今后,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当好示范,作好表率。”回到许昌的李雅,来不及休息,转身便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