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赵正义:立下凌云志 脱贫奔小康

本报记者 朱庆安

12月7日,在鄢陵县大马镇赵拐村一花卉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朵朵非洲菊就像一个个散发着光辉的小太阳,美不胜收。57岁的花农赵正义正在捆扎花卉准备外销。

5年前,因妻子李春英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卧病在床,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压到了赵正义一人肩上,全家入不敷出,生活十分困难。

2016年10月,赵正义所在家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是大马镇政府扶贫干部张丽娟。张丽娟多次入户调查,了解其家庭的情况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在医疗方面,为他们检查身体,免费送药;

在饮水方面,为其接通自来水,保障其饮水安全;

在广电方面,免费为其安装有线电视,保障其日常观看相关节目;

在保险方面,为其购买了人身意外险,保障其人身安全;

……

除此之外,张丽娟经常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到他家慰问,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其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张丽娟认为,要想让赵正义家脱贫致富,必须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这样才能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激发其持久脱贫致富的动力。

鄢陵鸿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马镇的花木种植特色企业,也是鄢陵县花艺公司的育苗基地。2016年11月,张丽娟介绍赵正义到这家合作社务工,月工资1800元,帮其儿子赵元平在广州找到一份工作,月工资3500元。

在合作社工作期间,赵正义每月收入1800元,再加上每年6.6亩土地的流转金有5000多元。这样一来,他既有了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妻子,所以,赵正义很珍惜这份工作。

去年年底,赵正义提出脱贫申请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这时,赵正义不仅学会了育苗的技术,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张丽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赵正义贷款3万元,加上筹借的6万多元,于今年5月建起2座花卉种植大棚,大棚内的2.65亩地全部种上了非洲菊。

非洲菊又名太阳花,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因其花色鲜艳,寓意吉祥,很受市场欢迎。赵正义看准这一商机,大胆种植,把非洲菊种成了“脱贫之花”。

“通过培育,这种鲜切花送到客户手中后,一周换一次水,花可以持续开一个月。”赵正义说,作为一个人,不能让国家照顾一辈子,他要趁着党的扶贫好政策,趁自己还年轻,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来。他随后参加鄢陵县人社部门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目前,他种植的鲜花已发展到6个品种,产品销往许昌市区和平顶山等地。

据了解,非洲菊的产量很高,市场价格也不低,非洲菊一亩种植4000株,每株年产花80支,也就是说,每亩非洲菊年产花可以达到32万支。如果按平均一支0.4元计算,赵正义除去各项成本,一年收回投资成本不成问题。

“下一步,我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升设施水平,让更多困难群众参与进来,让大家持续稳定增收,发家致富。”站在鲜艳的花丛中,赵正义对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