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打造富美乡村 绘就振兴画卷

——聚焦长葛市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杨伟峰 通讯员 左瑛君

农村电商风生水起,农民开启网上致富新路;村庄净起来、美起来,“生态底色”越擦越亮;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寒冬时节,奔走在葛天大地,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舒展开来。

今年以来,长葛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政策激励,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给出了乡村振兴的“长葛答卷”。

产业兴旺

致富“家底”越来越厚

“我以前开车到全国各地做蜂产品购销生意,忙哩很。现在足不出户,在家借助网络就能与全国各地的蜂农联系,每天有几十个订单,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如今,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六组的李春生虽然已经60多岁,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做电子商务,把蜂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

长葛市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了石象红萝卜、南席辣椒、古桥休闲农业、后河陉山旅游等一批产业品牌。尤其是围绕产业扶贫,重点培育了种子产业和电商蜂业两大特色产业。

该市以石象镇种业小镇为基地,充分发挥鼎优农业公司科技研发新品种、原种回收推广优势,采取“公司+基地+育种大户”模式,成立了种业发展联盟,在12个镇的78个工作区全面推进育种基地建设。鼎优农业公司为每个镇配备2名技术员,加强技术指导;对流转育种的土地,该公司和长葛市财政每亩各补助20元,并购买农业保险;对能够从事农业劳动的贫困劳动力,安排长期工和季节性短期工,确保了群众稳定增收。目前,每个工作区已发展一个不低于200亩的种业基地,总面积达6万亩,带动贫困户955户2501人。

依托佛耳湖、大周两镇蜂产品和蜂机具加工的传统优势,该市规划建设了蜂产品大数据中心、质量检测中心,采取“电子商务平合+企业+农户+消费者”模式,打造了岗李村、双庙李村等蜂产品电商示范村,培育电商户560多家,带动周边3万多人就业。自电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农村新增电商从业人员3200人,网店2000余家,年交易额达30亿元,人均年收入达3.9万元,带动10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增收。

美丽宜居

家园“颜值”越来越高

近日,和尚桥镇秦庄村大街小巷干净卫生,墙体立面洁白如雪;增福镇增福村,排前路平整宽敞,户户门前的景观树傲寒挺立;老城镇辘轳湾村3600平方米的大游园设施完备,投资550万元的“徽派风格”东西主街道风貌重现……

今年以来,该市继续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列入十大民生工程,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打好“生态底色”。

“垃圾清零”净起来。该市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全面启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户卫生厕所改造近2万户;积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管理“5分钱工程”,推行每户每天交5分钱管理模式,既带动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卫生管理的主动性;组建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成立村级监督协会、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村庄卫生检查小分队;逐步推进专业保洁机制,将镇村环境卫生交给保洁公司进行专业管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管得好”

“果树进村”绿起来。该市多次召开观摩会、现场会,激发群众“果树进村”的积极性。并结合冬春绿化,按照每人一棵树的标准,采取“政府补一些、镇村贴一些、群众拿一些”模式,全面推进“果树进村”工作。

“四美创建”美起来。按照“因村制宜、分步实施、典型引路、试点先行”的原则,该市扎实推进“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目前,36个试点村已完成规划,正在实施提升改造。

环境卫生净起来,村庄逐步美起来。今年以来,该市投资2.1亿元用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持续增强。

文化铸魂

群众“精气神”越来越足

10月17日上午,长葛市增福镇“歌颂党恩、孝老爱亲”乡风文明文化节暨扶贫日文艺会演在增福庙村上演。现场100多位老人和贫困户齐聚增福庙村文化大院,通过赏节目、答问题、吃饺子,热热闹闹地度过了重阳节和扶贫日。

推动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大家的精神生活富起来。近年来,长葛市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突出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为了让先进文化全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该市363个行政村已建成文化大院290余个,覆盖率达到了80%。

依托文化大院,各村都组建了盘鼓队、秧歌队、军乐队、广场舞队等文体团队,经常性地开展排练和表演活动,用多彩的文体活动点亮群众生活。

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该市开展了“文明长葛·欢乐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快乐星期天”“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大舞台”“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打造“文艺走亲”活动品牌,通过积极引导,让每一支文艺队伍都流动起来,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该市利用文化大院,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

此外,该市还深入开展了“葛天乡贤”“文明生态村”“十星级文明户”“三无镇”“零访村”等创建活动,评选广受村民认可的热心公益、乐善好施、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先进典型,营造出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开展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镇活动的村、镇占该市村、镇总数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