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时间,会记录下一切。
改革开放40年,记录下了许昌市中心医院“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扎实进取,记录下了许昌市中心医院“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也记录下了许昌市中心医院“厚德、精勤、博学、济世”的责任和担当。
“当时和现在确实是没法比,用‘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来形容也不为过。从当初的条件简陋到现在的设施齐全,从当初对简单疾病的诊治到现在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当初的粗放式管理到现在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等,无不体现出医院40年来巨大的发展变化。”许昌市中心医院院长牛锋的话语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自豪。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春风化雨,万般从容。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到哪里去。
回首许昌市中心医院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该院将自身发展进步深深融入国家发展进步的潮流之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始终如一地守护着广大群众的健康,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印记。
1978年到1984年 随风起舞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借着这股东风,此时已经走过66个年头的许昌市中心医院随风起舞。
虽然已退休多年,但许昌市中心医院原院长孙广兴和78岁的妇产科专家赵红英至今依然坚持在一线坐诊。
1977年,孙广兴调入许昌市中心医院。当时,该院条件非常简陋,医疗用房仅有一栋3层的病房楼、一栋2层的门诊楼和几间用作传染病救治的平房,其中病房楼是医院1912年成立时的建筑,内部设施比较陈旧,楼梯地板是木板,人走在上面时“咚咚”响,第3层阁楼的房顶能碰到头。
那个时候,该院床位不到300张,职工不到300人,只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传染病科这些一级学科,医生工作条件很差,基本没有特殊的辅助检查设备,主要依靠物理检查和简单的细胞学检查诊断疾病。
“当时的病房里别说空调,连电扇也没有。夏天工作的时候浑身直冒汗,冬天上班时冻得直跺脚,简直伸不出来手。医生受罪不说,患者住院也不方便。”孙广兴对记者说。
如今,每当赵红英走进医院设备先进的层流手术室,总会感慨“现在的外科医生真幸福”。回忆起当年简陋的手术室,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那时的手术室里没有空调,到了夏天,做手术时护士一直在旁边给我擦汗,不能让汗水滴到手术台上。到了冬天,有时候晚上做手术,先用冷水洗手,再把手放在冰冷的酒精筒里泡一会儿,两只手伸出来的时候都冻麻木了。”回忆起当年的艰苦,赵红英笑着说,“你更难想象的是,婴儿室里降温还是用放冰块的方式。”
虽然条件艰苦,但许昌市中心医院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干劲十足,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而且,该院的规模、技术水平在豫南地区有很大名气。
孙广兴与其他医护人员组成抢救小组,通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挽救了一名腹部外伤、股骨骨折、尿道损伤、肠外伤的严重复合伤患者,一次性为患者做了股骨骨折内固定术、肠造瘘手术和膀胱造瘘手术。3个月后,他大胆地采用尿道套入术治疗尿道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国内专家的关注。在全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尿道套入术被推荐作为治疗尿道损伤的新方法。
号角既然已经吹响,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许昌市中心医院大跨步向前。
1985年到1996年 激情燃烧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到了1985年。
许昌市中心医院如今的门诊楼就是1985年启用的。门诊楼的启用大大改善了该院的就诊环境,使该院的硬件设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该院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档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在这一年,许昌市中心医院开始对学科进行细化:外科设置了普外、脑外、泌尿、胸外等专业组;内科设置了消化、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等专业组,成立了心电监护室,使对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抢救更有保障;五官科设置了眼、耳鼻喉、口腔等专业组。孙广兴认为,这是许昌市中心医院学科建设上很重要的一步。
随着硬件水平的提升、专业的细化,许昌市中心医院采用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
业内有这样的说法,心脏手术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派遣6名医护人员到北京安贞医院学习,许昌市中心医院于20世纪80年代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
心脏手术的成功开展,是许昌市中心医院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当时,该院能够开展的心脏手术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术、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法洛氏四联症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房黏液瘤切除术等。在颅脑手术、断指再植手术等方面,该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这一时期,许昌市中心医院在诊疗设备方面也鸟枪换炮,陆续添置了超声设备、CT、磁共振等。1992年,该院克服巨大的资金压力,购置了一台0.15核磁共振,成为全省第二家拥有核磁共振的医院。这些诊疗设备的引进,使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更加直观、准确,也使得治疗更加有效。
20世纪90年代,该院在血液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成果,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命名为“许昌异常血红蛋白”。
当然,受时代限制,一些现在诊疗起来比较简单的疾病那时仍然难以应对。不过,许昌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一切为了病人”的初衷从来没有改变。许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王坤铎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记者印象深刻,并由衷地感到敬佩。
20世纪90年代初,该院还未引进生命支持设备和监护设备。有一次,为了抢救一名呼吸困难(现在看来是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王坤铎和其他医护人员连续5天5夜轮流捏呼吸气囊,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每一滴泪水和汗水都是相同的。无论泪水还是汗水,最终是为了百姓的健康,也浇筑了明日的辉煌。
1997年到2011年 蓄势腾飞
“纵观医院发展史,1997年可以说是向现代化医院迈进的开端,因为医院的硬件设施、学科建设、科学管理等都在这一年实现了新的突破。”牛锋对记者说。
牛锋的话不无道理。
1997年,如今的许昌市中心医院1号楼(12层病房楼)和2号楼启用,该院床位增加到620张。“当年,1号楼是同行眼里现代化住院楼的标杆,在省内也居于前列。”孙广兴告诉记者,1号楼中配备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以及多种监护设备。
1号楼的启用完善了许昌市中心医院的二级学科建设。根据发展需要,该院在1号楼建成后开始进行二级分科,大内科设立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
科、内分泌科,大外科设立了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等。该院现在拥有的临床科室,当时已基本设置齐全。
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许昌市中心医院成立了重症监护室(I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引进了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重症监护设备,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现代化的危重患者抢救理念也在此时逐渐注入医院。
2006年,许昌市中心医院感染病大楼投入使用,现代化的负压病房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规范的感染性疾病防治和管理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
2007年,许昌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许昌市中心医院设置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急救体系。
在此期间,许昌市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由门诊向各个部门全面铺开,HIS系统、LIS系统等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应用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
从开始到逐渐成熟,许昌市中心医院在向现代化医院迈进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现代化医院的迈进,也为该院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2012年到2018年 扶摇直上
进入2012年,许昌市中心医院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
2012年,如今的许昌市中心医院3号楼(19层病房楼)投入使用,该院床位增加到1500张。3号楼的启用在改善医院就诊环境的同时,使该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开始进行三级分科,如设置2个心血管内科、3个神经内科、2个呼吸内科,将普外科分为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等,又增设了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等重症监护病房。
2013年,许昌市中心医院集全员之智、举全院之力,大跨步向“三甲”迈进。2015年2月3日至5日,许昌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河南省医院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的评审。2017年10月31日,河南省卫健委正式批准该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创“三甲”为抓手,该院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成功创建“三甲”后,许昌市中心医院更是呈“井喷式”发展,取得的一项又一项成果令人心潮澎湃。
医教研协同发展。2017年11月16日,许昌市中心医院成为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实现教学相长、医教互促。该院还建立了药学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口腔医学、心血管、医学影像等多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落户该院。
学科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该院脊柱脊髓外科成为中国神经脊柱学会成员单位,诊治水平及影响力跨入河南省先进行列,在全国神经脊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在消化道早期癌症防治方面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妇幼卫生危重孕产妇监测会上,该院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比率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六;该院肝胆外科腔镜手术在省内居于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知名度;该院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率达90%左右,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心脏介入手术和脑卒中介入手术在该院已经成为常规手术。
对外合作取得新进展。连续多年,德国医学专家到该院交流指导;2017年,梅奥医学中心专家到该院参观交流;该院与豫籍在沪专家联谊会在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目前已成立钦伦秀肝胆肿瘤特级专家工作站、张天宇耳鼻喉科专家工作站两个专家工作站;该院与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合作,联合建设许昌市精准医学中心,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
创新就诊模式,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许昌市中心医院整合医疗资源,成立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心脏疾病诊疗中心、儿童疾病诊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并成立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已经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依托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该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起完善的三级救治网络,成功挽救了众多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患者,大大降低了这两种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该院启用门诊“医卡通”,利用“互联网+”发展移动医疗,创新服务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需求。
文化建设彰显力量。该院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不断丰富医院内涵,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从治病转向防病,从疾病管理转向健康管理,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受到群众的好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许昌市中心医院人”的不懈奋斗,一家诊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先进,学科体系完善,一、二、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现代化医院已经以傲人的姿态挺立于许昌大地。
“目前,占地250余亩、设计床位2000张的新院区正在建设当中。新院区的投入使用将使医院再一次发生巨大变化,硬件设施方面将步入全国前列,医院也将成为集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功能更加齐全、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牛锋信心满怀地说。
回首过去,激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履铿锵、踏歌而行的许昌市中心医院,必将续写出更加恢宏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