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刊

决胜脱贫攻坚 共享全面小康

——禹州市改革开放40年脱贫事业成绩斐然

硕果累累 小康在望

开发公共服务岗位助力脱贫攻坚

喜领脱贫证

就业扶贫

饲养业帮助村民致富

游客在采摘园中游玩

本报记者 董蕊 赵晗旭 通讯员 闫占强 李晓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建成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禹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方略,在思想认识、资源整合、政策支撑、制度保障、责任落实等方面精准发力,坚持用心、公心、爱心、责任心“四心”并重,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5月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文件,通报表彰了一批在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禹州市名列其中。

干部责任落实到位 只为扶贫更有秩序

禹州市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统揽该市重点工作的“五大行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正科级规格的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和不少于5人的乡镇扶贫开发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推进该市脱贫攻坚工作。该市确立了“质量、精准、增收、志智双扶、乡风文明”十四字策略,构建起“461”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精准引领、稳定增收、内生动力、乡风文明”四项工作,着力实现“两不愁四保障”六个标准,确保“高质量脱贫”工作目标),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15个行业扶贫政策落实领导小组,出台《禹州市扶贫脱贫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做好该市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

禹州市坚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市四大班子领导包村到户,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开展调研,市直单位、社团组织、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和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局面。

在具体推进上,该市实行县级干部“2+16”责任体系,即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正县级干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等16名县级干部分工牵头负责,把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政策落实、督导检查等工作落实到人,构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所有常委参与抓、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周有扶贫日、月有连心会、季度有观摩、半年有总结”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

在抓工作落实上,该市从市委、市政府“两办”等部门抽调20多名干部充实到市扶贫办,加强队伍建设;抽调10名优秀后备干部成立政策指导组,加强业务指导;600多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由乡科级干部任组长的脱贫责任组,负责本村脱贫攻坚工作;抽调30名禹州市直部门业务骨干组成10个督察组,开展全过程督察,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传递、工作层层落实。

在禹州市,每周二是“宣传帮扶日”,每周都会安排一个主题、部署一项重点工作,县级干部以上率下、扶贫干部全员行动,深入联系乡、村、户,落实各项扶贫任务。每月10日,由驻村工作队结合主题党日活动,与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一次扶贫“连心会”,实现支部、党员、群众“三心相连”,确保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每季度由市四大班子带队,开展一次脱贫攻坚集中观摩,围绕政治担当、决策部署、推进落实、问题整改等,对22个乡镇现场打分,并在全市排名通报。

禹州市617个行政村有扶贫任务,他们就组建了617个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由乡镇科级干部担任,每人负责一个村。其中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由53个市直部门对口分包,124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派驻“双百双万”驻村工作队,其他440个非贫困村选派党建指导员。按照每名帮扶责任人最多分包3户贫困户的原则,他们对需要结对帮扶的9117户贫困户,安排3357名帮扶责任人分包,实现了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

党建引领合力同心 只为百姓如期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进入攻坚拔寨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汇聚起万众一心抓脱贫的强大动能。

禹州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把强化党建引领放在首位,建立了党建“1+4”工作体系,即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发挥农村党员、基层妇联、志愿者组织、爱心企业等队伍的作用,组织有帮扶能力的21855名无职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设立100万元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扶的方式,积极开展“自主创业脱贫示范户”和“敬老孝亲道德示范户”评选,表彰脱贫先进典型,推动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致富”转变,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社会各界踊跃参与、贫困群众竞相脱贫的生动局面,进而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禹州市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以争创“脱贫攻坚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乡村红旗村”“信访稳定红旗村”为主要内容的“选树五面红旗”活动,每半年从五项重点工作中各评选出10个“红旗村”,引导基层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带动农村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他们还充分发挥社会捐赠作用,建立了贫困户积分管理台账和奖励扶持细则,依据贫困户劳动能力实施分类管理,对积分高的群众开展奖励兑换。目前,该市共建立“扶志超市”206家,累计兑换各类物资2731份,惠及贫困群众4209人。如今,禹州市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创业就业热情高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硬化绿化亮化文化 只为改善基础条件

“扶贫攻坚战役打,工作队来到杨圪塔。挨家挨户来调查,询问吃住和拉撒。首先解决饮用水,甘泉送进俺的家。吃水不用再去担,龙头一拧哗啦啦。村里道路全硬化,山路变得真光滑。路边栽上四季青,花开香满杨圪塔……”2017年6月29日,在禹州市苌庄镇杨圪塔村,看到记者来采访,正在喂羊的“老羊倌”拿出一沓自己写的“诗”朗读起来。

2015年以来,禹州市审计局、禹州市委组织部、禹州市公安局等单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从解决道路等问题着手,实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他们协调多方资金给杨圪塔村修排前路9.14公里、生产路7.39公里,植树7900棵,新建了文化墙,建设了幸福苑,杨圪塔村变成了远近有名的美丽乡村。2016年年底,全村95%的贫困户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撑。实施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就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近年来,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禹州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以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把基础设施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补齐发展短板作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基础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仅仅实施的白沙水厂供水工程和禹州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就解决了花石镇、神垕镇等12个乡镇166个行政村27万名群众的饮水问题。

“我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还能吃上自来水!”2017年12月20日,在禹州市鸿畅镇谢庄村三组贫困户杨钦华家门前,他高兴地拧开了水龙头。谢庄村前些年煤矿较多,因采煤把地下水层破坏,加上海拔较高,地表水和地下水稀缺,饮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历届村“两委”和群众的大问题。“我来的时候,看到群众到村里一口80米深的水井前排队拉水吃,水质一般,而且经常断水。”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栋说,这使他下定决心把村民的饮水问题尽快解决。在解决吃水问题的同时,村里的5条道路都进行了硬化,并沿路修建了570米排水沟,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这些年,村里实施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村民都看在眼里,大家的‘精气神’明显足了。”杨钦华说。

“俺是去年腊月搬进来的。这里空调开放冬暖夏凉,吃住不愁有人照料,比家里住着安全舒心多了,是康养中心让俺圆了安居梦。”“咱们都是托了党的扶贫好政策的福啊!”2018年5月28日,在禹州市无梁镇贫困户集中康养中心,56岁的陈耀敏和67岁的李殿强正乐呵呵地唠着嗑儿。针对像陈耀敏、李殿强这样的危房改造任务重和老、弱、病、残无人照料又无劳动能力,也不符合五保供养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9月,无梁镇通过整合镇敬老院现有资源,增设床位92张,建成了禹州市首家贫困户集中康养中心,实施“一个中心”管起来,由政府买单集中供养,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管家式服务”,解决他们的吃、穿、住、护等生活实际问题。目前,康养中心已入住38人。

精准实施增收工程 只为百姓安居乐业

禹州市聚焦稳定增收,强力推进转移就业、产业发展、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政策落实、辅助增收、电商扶贫等增收工程。

在转移就业方面,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行业部门和各乡镇积极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免费就业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有4500人次参加了行业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近两万人次参加了本乡镇组织的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服务4000人次,实现就业3000余人。

在产业发展方面,抓住入选全国储备林建设试点市的机遇,该市已流转贫困户土地691.6亩,使农民获得到户增收的租金、股金、薪金;积极推动“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建设,建成产业扶贫基地55个,带动贫困户1208户3088人稳定就业;在53个贫困村建成产业创业小院70个,带动贫困户454户1167人稳定就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着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和扶贫车间发展壮大。

在政策落实方面,民政、人社、卫生、教育、住建等部门转变作风,主动上门,逐乡逐户落实政策,确保行业政策落实全覆盖。

在辅助增收方面,该市发挥群团组织、公益企业、爱心人士作用,为贫困群众开展清洁家园、义务支教、医疗救助、家电维修等系列志愿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在金融扶贫方面,该市强力推进金融服务、信用评价、产业支撑和风险防控四大体系建设。截至目前,该市共发放各类扶贫小额信贷6105户,贷款3.94亿元。

在资产收益方面,抓住河南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市的政策机遇,禹州市在15个试点村安排每村不少于160万元的发展资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土地发展光伏产业,总投资1.93亿元为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别建设1个5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今年5月实现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结算光伏发电收益金1000万元,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20万元。

在电商扶贫方面,该市组织涉农电商企业在462个行政村建立558个电商服务平台,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逐步形成一批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网销特色农产品。该市钧瓷、粉条、蜂蜜、山野菜等地方特产年交易额突破3400万元,使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

持续扶贫,硕果累累。决战决胜,曙光在前。新时代的禹州市,立足“精准”,着眼“打赢”,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勇往直前。

(本版图片均由孙志高、孙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