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刊

筑平安之城 护百姓幸福

——襄城县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召开推进会,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襄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方晓(右三)到街头慰问公安民警,提振士气

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前排右一)参加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宣传一条街活动

开展集中宣传,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核心提示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襄城县一如既往地把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牢牢把握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有利契机,深入推进“平安襄城”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本报记者 董巧霞 李小娟 通讯员 苗寒冲

主动进攻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攻坚战

【新闻回放】

5月26日上午,在襄城县市政广场,襄城县委政法委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和16个乡镇,开展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宣传一条街活动,通过悬挂条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揭露黑恶势力犯罪手段,向群众讲解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

【数字】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襄城县共破获涉恶类案件76起,刑事拘留104人,逮捕84人,公诉31人,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19人,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6个42人,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黑恶不扫,社会难稳;黑恶不除,民心难安。

今年1月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后,襄城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要求全县上下坚决扛稳抓牢这项重大政治任务,以主动进攻、除恶务尽的姿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精神,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攻坚战。

为此,该县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28家单位为成员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先后拨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资金80万元,加强基础保障工作,并从政法各部门、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县扫黑办,确保扫黑除恶取得实效。

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该县各印发1万余份《关于在全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告》《襄城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举报奖励办法》,下发到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并于3月中旬至4月初,抽调12辆警车,分两路在全县开展扫黑除恶警车巡逻宣传活动。5月下旬,该县又组织全县16个乡(镇)以及政法部门,开展了平安建设暨扫黑除恶宣传一条街活动。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该县把涉黑涉恶线索摸排、核查作为重要抓手,对重点地区逐村开展排查;对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行业,组织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开展行业、系统内涉黑涉恶线索排查工作;将有强迫交易、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开设赌场等9类涉黑涉恶前科劣迹人员、社区服刑人员、长期信访问题得不到解决人员,以及其他研判认为高危的人员全部纳入视线,进行重点排查,从中获取线索并适时开展打击。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把打击黑恶势力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整治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结合起来,要求县、乡两级党委积极行动,摸清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情况,逐一研究、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制订整顿方案,并由县级领导带头联系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的村,帮助村党组织把问题理清楚、解决掉。

在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该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对候选人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县委组织部等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候选人联审机制,严防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严防黑恶势力插手基层政权,对干扰、破坏基层选举的黑恶势力坚决依法打击。

此外,该县将扫黑除恶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要求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同时兼任村扫黑除恶领导小组组长,一岗双责。

“我们专门成立了5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督导组,对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督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乡镇、单位,确保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对工作不力、推诿应付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襄城县扫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化防控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新闻回放】

11月15日上午,襄城县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为有效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满意度,会上,襄城县综治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冬季“大巡逻、大走访、大宣传”活动。

活动期间,该县将抓好县、乡、村三级巡逻,在城区划分巡逻网格,加大巡逻力度,大力提升街面见警率;各乡(镇)结合发案规律特点,制订巡逻方案,全面巡逻,重点防范,挤压犯罪空间,最大限度降低发案率;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巡逻活动。

【数字】

今年,襄城县出资632万余元,新增高清摄像头1792路;在16个乡镇组建专职巡逻队16支,在24个物业公司组建专职保安巡逻队34支,在全县448个行政村组建专职巡逻队448支。

“平安不平安,关键看治安。”今年以来,襄城县坚持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作为民心工程,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和凌厉攻势的同时,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筑牢社会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

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该县充分利用整合已建的技防资源,密织“天眼工程”监控网,实现技防资源的有效利用;精心打造“雪亮工程”,出资632万余元,新增高清摄像头1792路,目前工程量已完成过半,建成后将与公安平台全部联网。届时,该县行政村、自然村高清摄像头覆盖率将达到100%,关键重点要害部位实现全覆盖。

同时,该县紧紧抓住预防、打击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治安防控中坚力量,不断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充分发挥巡逻队作用,为全县58个警务室配备社区民警58名,为296个警务工作站配备辅警383名,在16个乡镇组建专职巡逻队16支,在24个物业公司组建专职保安巡逻队34支,在全县448个行政村组建专职巡逻队448支,并设立巡逻专项资金300万元,对村级治安巡逻队队员进行以奖代补。在社区,该县又建立了看门望户队、义务联防队等组织,积极开展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看楼护巷等活动,真正做到“门岗有人站、小区有人转、门栋有人看”。如今,该县已形成了社区民警指导巡逻,专兼职巡逻队开展不定次、不定时的巡逻,乡村巡逻防控工作常态化的工作格局。

对人防、技防等措施不到位、治安问题突出、群众意见大的单位、乡镇,该县视情况分别将其列入全县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或突出治安问题挂牌整治点,被挂牌乡镇、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为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单位分管平安建设工作的副职为主要责任人,辖区派出所所长为直接责任人,限期整治。

据统计,今年,该县先后挂牌整治了6个治安乱点。挂牌后,该县综治办及时主持召开了由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商场整治工作、住宅小区整治工作专题会,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实施综合治理。目前,该县6个挂牌治安乱点的突出问题已得到有效治理,全部按期摘牌。

整合力量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新闻回放】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今年秋天,在襄城县茨沟乡某村,相邻而居的两户杨姓人家却为宅基地的事儿“杠上了”。

原来,杨甲欲在自家老宅基地上建新房,但按照村镇规划,新房需向后移6米。杨甲家后面是杨乙的宅院,由于地势和历史的原因,杨乙的宅基地面积超出规划标准,并在超占的面积上建了两间配房。杨甲要按规划线建房,杨乙就得拆除这两间配房。对此,杨乙坚决不同意。

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杨甲来到襄城县司法局茨沟司法所申请调解。经走访调查,该司法所工作人员弄清了杨乙不愿意拆除配房的原因。

原来,杨乙的女儿离婚后回到娘家,一直住在那两间配房里。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该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症下药”,耐心调解。最终,杨甲、杨乙握手言和,并为之前的不当言行向对方表示了歉意。

【数字】

今年以来,襄城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3126起,调成3102起,调成率达99%,其中,防止“民转刑”案件12起38人次,防止群体性上访17起88人次,切实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襄城县把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作为深化“平安襄城”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

对县、乡、村三级矛调平台,该县进一步予以规范。在县级矛盾调解中心,该县设立了群众接待大厅、涉法涉诉接待窗口以及专业调解工作室、品牌调解工作室,实行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分流调处。为了让乡级矛盾调解中心真正运转起来,该县重新整合了信访办、司法所、社会法庭等多种调解力量,健全完善矛盾调解中心受理、分流、调处、回访等工作制度。

在人员方面,该县组建了以“五老”人员为主的专职调解员队伍,为每个行政村配备1至2名调解员,为每个乡镇配备3名以上调解员,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其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了一支由3891人组成的矛盾调解信息员队伍,定期排查矛盾纠纷苗头和不稳定因素。

为激发乡村干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县完善了奖惩激励机制,由各乡(镇)对调解成功的案件予以奖励激励。

今年11月份,该县政法各部门组织干警开展了“大走访”活动,通过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户,深入摸排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各类矛盾纠纷及重点问题,借助行业组织、基层组织和党委政府等力量,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妥善予以化解。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襄城县委政法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