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雷剑德 许廷合) “以前小区脏乱差,连个门卫都没有;现在瞧瞧,路面干净平坦,墙壁粉刷一新,并且既能‘托老’也能‘托小’,我们住着更舒心了……”12月23日,在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延中小区,提起小区的变化,居民范桂枝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同延中小区一样,在魏都区,今年有97个老旧小区脱胎换骨焕发了青春。作为许昌市中心城区,自去年12月份以来,魏都区乘着许昌入选全国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劲风,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闯出了一条老城更新的新路子。
“老城区之‘老’,在于历史底蕴和文化印记,不能与‘脏乱差’画等号,更不应让老城成为整个城市的痛点。”魏都区委书记张书杰表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拉长城市建设短板的现实需要,更是居民渴求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为把实事办好,魏都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居民自筹、社会捐助、政府奖补等多方出资的原则,紧紧抓住群众“最急、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优先解决老旧小区生活垃圾清理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同时,按照“一院一策”的工作思路,着力在精细化上下功夫,通过各具特色的环境营造,为老旧小区居民留住浓浓的“乡愁”。
移植行道树,安装新路灯,铺设沥青路,设立文化墙……从路面到墙面,从空中到地下,没有大拆大建,有的只是这些看似细小的“微改造”,而正是这些“微改造”让曾经“疾病缠身”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为了让老旧小区居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该区同步实施了养老、卫生、健身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魏都区已建成50个社区托老站、1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个小游园、100个社区便民店,把1555项民生实事融入群众、融入小区、融入庭院,让10余万居民直接受益。
老旧小区改造既重“颜值”又重“内涵”,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上。今年65岁的“老魏都”王凤勤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用买新房就住进了‘新小区’,生活在魏都真是一种幸福!”
谈起“微改造”取得的“大成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表示:“城市改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魏都区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对老旧小区进行质量提升、功能完善和景观重塑,不仅符合老旧小区的实际,而且为全国同类型的小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造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