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做强工业

为经济发展高质量注入强劲动力

鑫金汇特钢产品车间 李卫学 摄

力旋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车间的搬运机器人AGV 小车,该车间日前被评为“2018年河南省智能车间”

众品冷链物流基地 赵德宇 摄

黄河集团

众品食业生产车间 乔利峰 摄

全国首个年产10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在长葛德威科技投产

森源电气钣金柔性加工生产智造系统 乔利峰 摄

黄河旋风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 乔利峰 摄

森源电气

本报记者 马晓非 通讯员 张瑞敏 艾晓溪 刘思雨

拥有各类工业企业64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5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92家。

培养出民营企业9000多家,4家超百亿元企业连续3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河南省总数的1/4,其中一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

“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长葛市工业发展状况。工业,也让长葛市大放异彩。

在工业的强大支撑下,长葛从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脱颖而出,凸显出发展的强大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2017年,该市完成生产总值594亿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3亿元,同比增长13.2%,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不久前,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长葛市继2017年后再次上榜,且排名前移4个位次。同时,长葛市排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37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1位、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46位……

“工业是长葛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潜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长葛市委书记尹俊营表示,要坚定工业的信心不变,坚定转型攻坚的既定方略不变,持之以恒抓好企业梯队培育等五大行动计划的落实,为长葛经济发展高质量注入强劲动力。

抢占“制高点”,大企业挺起“脊梁骨”

长葛市的工业到底有多厉害?

少资源矿产,却敢想敢为,建成了世界闻名的人造金刚石基地,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输变电生产基地,全国有影响的再生有色金属加工基地,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蜂产品加工集散地,形成了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超硬材料及制品业……

一家家耀眼的企业如明星般云集长葛,擦亮了工业这张分量最重的城市名片。

作为一座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面对“稳中有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长葛市坚持市场导向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瓶颈、坚持创新导向加快转型、坚持改革导向营造环境,在创新基础上推动产业升级,坚定不移地实施“做强工业”的发展战略,有力促进了该市工业转型发展,保持了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

目前,长葛市已经形成了4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一是电力装备业。以森源电气上市公司为龙头,集聚关联企业70多家,形成了从发电、输电,到变电、配电、用电等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输变电生产基地之一。

二是汽车及零部件业。以森源重工为龙头,集聚关联企业62家,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各类电动汽车、低速汽车、特种车辆达200万辆。

三是超硬材料及制品业。以黄河旋风上市公司为龙头,集聚关联企业15家,形成了从金刚石合成,到制品加工,到超硬材料器具加工等完善的产业链,行业排名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四是食品及冷链物流业。以众品食业为龙头,集聚关联企业18家,形成了从初级农副产品采集,到食品深加工、到冷链物流业等完善的产业链。

为聚焦主业、做强产业,长葛市规划建设了2个产业集聚区、8个特色专业园区。其中,该市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连续7年进入“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已晋升为河南省“三星级”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已晋升为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8个特色专业园区全部在河南省发改委备案,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长葛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一家又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一个又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挺起了长葛市产业发展的“脊梁骨”,增强了长葛市转型发展的底气,为长葛市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培育“生力军”,“小巨人”迸发新能量

在大型企业挺起长葛市产业发展“脊梁骨”的同时,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也迸发出新的能量。

在10月24日通车的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有1.5万套量身定制的电缆桥架和开关类支架来自长葛市的大森机电。这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外向型企业,积极引入德国技术,在技术和管理上“接轨”国际一流,使港珠澳大桥闪耀“长葛元素”。

除了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外,以预埋槽道、综合支吊架为主营产品的大森机电已服务了21条高铁、28条地铁以及18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贵广铁路、沪昆客专、北京地铁、西宁管廊、郑州航空港等都闪耀着“长葛元素”。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质量,大森机电还走出国门,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指引中,参与建设了厄瓜多尔CCS水电站等多个海外重点项目,让“长葛元素”走出国门。

如今,大森机电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造技术先行者,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BIM设计服务并具有综合支吊架独立生产及安装为一体的支吊架企业,并即将建立起国内先进的槽道全生产链。

继2017年在新三板上市之后,总部位于长葛市的金拇指公司的“金拇指 JIN MU ZHI”商标,于今年年初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长葛市第6个、许昌市第17个“中国驰名商标”。从仅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防水材料厂到中原地区防水行业的一面旗帜,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金拇指在长葛大地上茁壮成长。

育龙头,强中坚,抓小微。一直以来,长葛市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精心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小巨人”竞相涌现,共同奏响长葛市经济发展的精彩乐章,大森机电和金拇指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据统计,长葛市卓宇、瑞纳、金拇指、爱迪德、鸿昌电子5家企业入选河南省“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大森机电、毅达、四达、长兴、裕同、新天地、瑞真、信达、永荣、宝润达等31家企业入选许昌市“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占许昌市的30%以上;18家企业列入许昌市上市后备企业,金源、颐恒健在中原股交中心成功挂牌;与国经中心、国创会合作设立的中部地区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长葛创新驱动研究中心、长葛企业家研究中心已经挂牌运行。

一批批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突出、成长性好、引领产业发展的中小企业竞相发展,为长葛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生力量。

强化“驱动力”,新引擎集聚新动能

在不久前结束的2018年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中,许昌市获得了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森源电气入围全省18家智能制造优秀示范企业名单,实现了从“数字森源”向“智慧森源”的转型升级。

森源电气只是长葛市增添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在长葛这片沃土上,从来都不缺乏创新的事例。

“这条六连轧生产线工艺设备先进,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节能环保效果较好。生产线从开卷、上料到轧制、成型都由电脑智能控制,主机控制室只需要两个人操作电脑就可控制。”晟丰科技董事长庞国伟说,整条生产线120多米,设计标准只需5人操控,与传统生产线100多人流水作业相比节省了大量人力,是国内同行业目前最先进的一条生产线。

庞国伟所说的生产线是金汇集团旗下晟丰科技建设的不锈钢冷轧六连轧生产线,全部由电脑智能控制,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工人安全隐患极大降低,并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该条生产线是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重点项目之一,自上马以来就得到行业内外普遍关注。

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目前,长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正如长葛一些企业家们所说,智能生产线虽然在前期需要投资一大笔钱,但综合算下来还是非常划算,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且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近年来,长葛市与国创会、中科院、北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了一系列创新平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英才计划”,为高端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当全省领跑者,必须“跳出长葛看长葛”。长葛市加大开放力度,组织企业赴德国、日本、韩国考察,每年引进一批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项目,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东盟、非洲的交流合作,搭乘中欧班列,使“朋友圈”越来越广,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由鱼化龙”的嬗变。

目前,长葛市卫浴洁具、蜂产品、建筑机械等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率已在70%以上,实现了“老树展新枝”;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在50%以上。以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工业转型的主力军,聚焦主业,做强产业,长葛为全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唯创新者进,唯转型者强,唯升级者胜。在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长葛市铿锵前行的脚步坚定而自信。

厚植“沃土地”,好环境增强吸引力

“政府不遗余力地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日前,德威科技副总经理孙中垚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资金短缺,企业发展迟滞,曾经一度让他一筹莫展。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德威科技已经和许昌农商银行达成了5000万元贷款资金合作意向,成功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德威科技从事镁合金铸锭、镁铝合金型材多年,是长葛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镁合金汽车轮毂生产线,生产的镁合金铸锭产品全部出口加拿大,镁铝合金型材行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其生产的镁合金汽车轮毂,比普通轮毂重量轻1/3,可极大降低汽车废气排放和燃油成本,奔驰、大众、保时捷等国际知名车企纷纷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近两年,部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和担保链风险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关键时刻,长葛市积极贯彻落实许昌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破瓶颈、解难题、激活力、增信心,助推民营经济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哪里有参天大树,树下必有一片沃土。

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长葛市探索设立行政审批局,拟把30个部门88项审批权限统一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枚印章管审批”,达到在全省县(市)中审批项目最少、成本最低、流程最优、效率最高。

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长葛市拉出政商交往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把“亲”“清”行为转化为一种制度,使“亲”有尺度、“清”有规范。县级领导带头联系企业、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得到了企业的好评。长葛市提出的政商交往“八个不准”(不准参与企业集资或吃高息活动、不准以任何形式在企业参股入股、不准要求企业提供帮助资助、不准在企业报销任何票据、不准收受企业礼金和宴请、不准介绍和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不准设置障碍刁难企业、不准与企业之间有红白喜事来往),得到了省长陈润儿的称赞。

厚植“沃土地”,营造政商优良“生态圈”,自然会增加吸引力。土生土长的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集团等“中国民企500强”均谢绝了外地的“橄榄枝”,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长葛。

做好“桥头堡”,新机遇呼唤新作为

建科百合原是郑州市的一家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产品以管桩为主,近年来一直关注建筑材料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技术,尤其是关注装配式建筑产品升级的时机。长葛产业新城的出现让建科百合负责人喜出望外。

“长葛产业新城位于郑州、开封、许昌构成的‘黄金三角区’,距离港区非常近,交通方便,适合企业发展。从双方开始接触到正式签约,我们只用了4个月时间,相当于把企业迁到长葛产业新城。”建科百合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企业搬迁,而且在搬迁中实现产品全面升级、企业全面升级。建科百合要做的是引领河南装配式建筑行业,辐射周边。

随着郑许一体化上升为省之方略,长葛被确定为郑州大都市区的新兴增长中心。长葛是许昌向北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许昌推进郑许一体化的“桥头堡”。“没有长葛的融入发展,郑许之间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一体化。目前,长葛发展最好的机遇,就是郑许一体化。” 长葛市市长张忠民说。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呼唤新作为。

长葛产业新城,地处郑许一体化前沿,紧邻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这个总投资620亿元、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的大手笔项目,由长葛市政府与华夏幸福集团签约建设。位于郑许经济走廊主轴上的长葛产业新城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升级做强”和“抢占市场”两大产业发展核心策略,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重点聚焦高端装备、冷链物流、医药保健(蜂产业)三大百亿元级产业集群的打造,致力于建设高端产业发展的引领区、新型城镇化的先行区、生态宜居的示范区,打造长葛新的经济增长极。

截至目前,三大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中的高端装备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冷链物流产业势头迅猛,蜂产业正蓄势待发。

同时,长葛市把对接空港规划有机融入“全域长葛”规划中,明确“向南融合、凸显组团,向北贯通、对接空港”的发展路径,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与郑州产业的优势互补,通过重点打造航空科技转化基地和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区,培育与空港关联度较强、产业层次较高的特色产业链,推动航空物流业与地方优势产业联动发展。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站在中原更加出彩的时间节点上,长葛市将坚持做强工业不动摇,为经济发展高质量注入强劲动力和无限活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葛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