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十九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蓝图,指引了新征程航向。伟大中国迈向了新征程。
而这一年的许昌,一项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实施见效,一个个国家级、省级荣誉“金光闪闪”,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民众深受其惠,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点的转变跃然呈现。
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这一年,许昌的转型发展蹄疾而步稳。2017年4月8日,全省重点项目暨转型发展攻坚集中观摩活动在许昌举行。作为此次全省集中观摩的唯一省辖市,许昌已连续5年摘得该观摩活动小组第一名。
回望这一年,在转型发展这场硬仗中,许昌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培育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并重,不仅发制品、电子电力、人造金刚石等特色产业实现提档升级,而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纯硅材料、5G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走出了一条结构更优、效益更佳、活力更足、后劲更强的发展道路。2017年,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中,许昌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294个城市中排第66位,在河南仅次于郑州,居全省第2位。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中,还对应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
回望这一年,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建设热潮席卷许昌:随着城市中轴线全线贯通,中央公园正式开园,曹魏古城南大街、神垕老街开街迎宾,许鄢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城市的全新面貌跃然而出;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机融合中,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圈”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使得城市魅力日益彰显。这一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许昌荣膺全省首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称号,并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据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7)》,许昌居民获得感、安全感、信心感指数均居全省第一。
二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对标高质量的要求,奋力推动许昌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列,离不开民营经济勇挑重担。
这一年,许昌民营经济捷报频传:森源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食业、金汇集团入围“2017中国民企500强”名单,许昌企业的入围数量超过全省入围总数的1/4。
顺着时间的脉络回望,自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发轫,从“萌芽初现”到“遍地开花”,从“草芥之微”到“星光闪耀”,从偏居一隅到领行业之先,民营经济已成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突出优势及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17年,许昌民营经济占GDP总量超80%,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的97%,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市的85%,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发展质量均处于全省前列。
许昌民营经济何以能够领跑中原?创新驱动是不二法门。2017年4月1日,在全市科技创新暨“许昌英才计划”表彰大会上,我市共拿出4953万元奖励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及“许昌英才计划”首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这是许昌市连续第5年重奖科技功臣、优秀创新企业,也是我市首次重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同时,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一年,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48家,民营企业占比都在90%以上。
“参天大树之下必有沃土。”森源集团副总裁陈西山深有感触地表示,企业能够做大做强,除了自身努力外,离不开政府的贴心服务。
2017年6月16日,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许昌市民营企业从此有了“娘家人”。2017年7月4日,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动员会上,市政府郑重承诺:到当年年底,所有经审核公布的事项要全部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2017年10月12日至11月10日,我市在全省首创“换位跟跑”活动,40多家市直单位的242名领导班子成员来到许昌市民之家,全程跟随企业体验办事“冷暖”……
在政策制定上精准发力,在政策落实上持续给力,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许昌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城市的发展活力日益增强。2018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促进民间投资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许昌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与模式“香飘”全国。
三
回望这一年中国的发展,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高质量发展样板——雄安新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也就在这一年,许昌迎来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2017年2月5日上午9时许,许昌市建安区成立大会隆重召开,许昌县撤县,建安区正式设立。
从“县”到“区”,许昌县由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而许昌彻底结束了一市一区、市县同名的历史,彻底结束了市辖区面积全国最小、与经济实力在全省位次靠前不匹配的历史。
随着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尘埃落定,许昌的城乡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7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许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06%,比2016年提高1.68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也意味着许昌迈入“城市时代”。
对于整个许昌来说,撤县设区撤去的是藩篱,打开的是希望。城市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不仅有利于拉大城市框架,整合区域资源,优化总体布局,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为许昌在融入郑州大都市区、打造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而且有利于许昌厚植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发挥许昌的区位、交通、产业、开放、文化、生态等比较优势,为许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历史新起点,开启奋斗新征程。带着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一年,郑许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许港产业带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许港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特别是2017年12月6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郑许市域铁路工程许昌段正式开工,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1月,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许一体化”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许昌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