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富强魏都

产业兴城助推经济腾飞

——魏都区经济发展纪实

曹魏古城内的“老字号”

胖东来时代广场的超市收银台

循环经济产业园晨鸣纸业

德通振动的员工在工作现场

魏都区特色商业街区

纪年科技园

德通振动厂区

本报记者 雷剑德 李保磊 于兰琪 通讯员 丁姜岚

11月12日,随着一记清脆的锣鸣,恒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实现了魏都区本土企业在主板上市的“零”突破;

许昌晨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张张平滑细腻的文化纸从纸机长龙中“流淌”而出;

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循环经济、静脉科技、发制品五大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徜徉在魏都大地,到处是一番热火朝天,干事创业的景象。

一组组喜人的数据直观地反映着魏都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份,该区完成生产总值200.8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其中民营经济占2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2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一产业增加值0.3亿元,第二业产增加值8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位居全市第二。

五大园区开启产业新格局

经济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魏都区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城之路,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特别是去年以来,他们更加重视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以招商为抓手,以五大产业园区为平台,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强力实施了“553”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先后到北京、杭州、深圳、上海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招商活动,招商效果之好、速度之快、层次之高、落地企业之多,远远超出了预期。魏都区用4个月的时间建成高新科技产业园,德通振动、创新创业孵化园等12个重点项目相继完成,宏伟集团10万吨文化纸生产线正式复产,裕丰纺织智能生产线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魏都区结合自身情况,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集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魏都区认真落实“532”工业发展工作方案,突出抓好五大园区建设,深入实施环境保障、招商水平、产业层次三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20个重点项目,加快工业转型发展。

2018年,魏都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快振动搅拌设备智能车间生产线、裕丰纺织23万锭智能纺纱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园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抓紧实施静脉科技产业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北京怀柔科学城中航产业园、腾飞建工环保装配式建筑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引导建成区现有企业入园集聚发展。该区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年产10万吨特种纸、10万吨文化纸生产线项目建设,构建造纸行业全产业链。该区科学谋划论证发艺文化小镇建设,促进发制品产业园提质增效。该区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大力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纺织、档发、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魏都区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常年无税收的低效企业、“僵尸企业”,分批分类进行整治,为转型发展腾出空间。

在发展战略方面,魏都区坚持创新驱动,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重点支持万里路桥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建设“公路机械研发中心”;以纪年科技为龙头,组建智能电网产业技术联盟;以德通振动为龙头,组建河南省振动搅拌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和机构,坚持“一顶帽子大家戴”,放大政策辐射效应,带动全区创新能力提升。

在产业结构方面,魏都区把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该区将持续推进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循环经济、静脉科技、发制品五大产业园区建设,抓好晨鸣集团100万吨造纸生产线、中铁联运物流园、北京怀柔工业园等重点项目,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并行、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推动工业由低向高、由弱向强、由小向大转变,厚植魏都区工业发展优势。

另一方面,该区将把曹魏古城修复项目作为服务业发展的“轴心”,通过曹魏古城带动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综合物流等服务业协同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另外,该区还将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大力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品牌带动工程、标准引领工程,在循环经济、静脉科技、公路机械、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打响“魏都品牌”。

特色商业区领跑全省

北起建安大道、南至新兴路、西达运粮河、东抵文峰路,这一片商业气息浓厚的休闲购物胜地,就是魏都区的特色商业街区。在这里,胖东来、三家店等本土商家再次腾飞,银都国际、天伦大厦、梦想广场等纳税超千万元楼宇强势崛起,七一路数码电子一条街成为我市首条“国字号”特色商业街,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曹魏文化古城项目加快推进……古老的商脉之地风云激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贾共享财富盛宴。

仅去年一年,这里主营业务实现收入126亿元,创造税收8.4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98家,在2017年度全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综合考评中,成为全省唯一晋升为四星级的服务业“两区”。

据了解,魏都区特色商业街区位于市区主城区中部,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由站前商业核心区、魏都风情区和铁西商贸综合区三大功能区块组成,涵盖曹魏古城的大部分区域,包含运粮河文化旅游带、南大街传统商业提升发展带、丞相府休闲旅游带等9条发展带。魏都区特色商业街区功能定位是充分挖掘曹丞相府、春秋楼等旅游资源和火车站站前商贸集聚优势,打造以三国曹魏文化为特色的商贸购物休闲区。下一步,该区产业发展方向是重点发展商贸购物、旅游娱乐和配套楼宇经济,推动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打造以三国曹魏文化为特色的商贸购物旅游休闲区。

蓝图绘就,还需努力付出。近年来,魏都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谋划实施了涉及商贸流通业、特色商业街建设、楼宇经济、文化旅游等项目,加强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服务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和后续管理,协助企业解决用工、劳动力培训、证照办理等环节的各类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大商新玛特许昌总店、三鼎华悦大酒店、绿洲大厦等服务业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有力地带动了全区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的同时,魏都区着力挖掘三国文化,以曹魏古城建设为契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积极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强化等方面大力发掘、不断改善,切实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除做好曹魏古城旅游业态发展外,魏都区还积极推进运粮河漕运文化整体开发改造和汉魏风情休闲商业街改造建设;打造“印象魏都”“印象许昌”演艺活动,促进游客逗留魏都,深度消费。另外,该区整合辖区旅游资源,统一策划设计,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国内独具魅力和知名影响力的三国文化旅游区。

优良发展环境成源头活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借助全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的推动,魏都区加大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在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民营经济快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让发展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擦亮着魏都发展环境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魏都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非公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强区富民的根本举措、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让创业的泉眼充分涌流,让创新的火花持续绽放,蹚出了一条非公兴、全局活的新路。

如今,生产线日夜不停的许昌晨鸣造纸厂,两年前还是荒草丛生的工业荒地。为了将“包袱”变成“财富”,魏都区主动作为,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通过与山东晨鸣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对一林纸业整体收购、改造,成功探索出一条破产企业重整的新路子。

近年来,针对魏都区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不足的现实,魏都区坚持把环境和服务作为最大优势和品牌,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真心实意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今年以来,魏都区按照省、市部署,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把非公企业项目全部纳入河南省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项目业主可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项目申报,实现“一次受理,限时办结,全程监管”。

为了破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难题,魏都区金融办协调各金融机构,深入落实民营企业信贷政策,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支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

为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魏都区制定出台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10项制度,构建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魏都区建立了“审批直通车”,为企业开通全程代理、并联审批的“绿色通道”。同时,魏都区研究出台了“1+1”服务监督模式,定期组织召开政企座谈会,协调国土、财政、发改等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持续优化的发展环境,激发了魏都区非公经济发展的深层活力。近两年来,全国最大的造纸企业晨鸣集团、电力三次装备的前行者纪年科技、北京怀柔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全国智慧公铁联运领域领军企业中铁联运等纷纷落户魏都。魏都发展环境品牌,已成为魏都区做大做强非公经济的强大支撑。

(本版图片均由魏都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