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剑德 李保磊 胡永鑫 通讯员 丁姜岚
社区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最基层的窗口和平台,社区工作是党委政府联系居民的“连心桥”、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服务站”、做好城市基层工作的“稳压器”。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延伸社区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各项需求、优化社区各种资源,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规范化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魏都区从实际出发,提升站位,探索创新,立足全国先进,大力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社区建设的新突破。
小社区服务大民生: 省长点赞称其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愁
“路面平坦了,健身场地和健身设施也比较齐全,我们这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在这里住得很舒心。”12月22日,魏都区七里店社区的退休教师邹秀枝高兴地对记者说。
“社区规范化改造提升工程是一个民生工程,改造完成后,社区的环境美了、管理规范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受益最大的是这里的居民。”魏都区七里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段广辉说。
像七里店社区这样的规范化城市社区并非特例。2018年,魏都区将打造20个规范化社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即新建、改造、提升20个规范化城市社区,达到“一有七中心”和“五室一厅三站一校”的标准,推动全区全域特色社区创建,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魏都区积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城乡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通过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魏都区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20个社区中5个社区在2018年3月份已通过了市级规范化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其余15个社区,新建5个;改(扩)建5个;规范提升5个。基本完成的社区13个,在建的社区2个。
近年来,许昌市魏都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打造品牌、形式多样”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居民、贴近需求,努力构建社区“一社一品、一居一特”新格局。七一社区、许继社区、建安社区等一批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居民社区,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一个个荣誉,成为魏都区一块块金字招牌。
2017年10月9日,许昌市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观摩团来到魏都区现场观摩,许昌市委原书记武国定倡导要学习“魏都经验”,加快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
2017年10月31日,省长陈润儿称赞魏都区社区建设“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愁”。社区建设“魏都经验”声名鹊起。
平安魏都:公共安全感指数全省名列前茅
近年来,魏都区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以创建“平安魏都”为主线,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基础上,多方联动,多元参与,强化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打牢综治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和管理,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挥维护稳定,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着力提升社会治安指数和对政法机关的执法满意度,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2016年,魏都区以许昌市综治和平安建设考评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单位、全省“百千万无邪教创建示范县(市、区)”,公众安全感指数在全省157个县(市、区)评比中排第一,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全省无赴京非访县(市、区)等称号。辖区七里店街道办事处荣获2016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为营造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魏都区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精心部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素养和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魏都区34个综治委成员单位立足职能,定期组织集中宣传日、宣传一条街等活动,广泛动员医院、学校等行业参与,积极宣传各条战线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把法治和平安建设宣传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末梢神经。
在全区所有街道、社区、重要路口,铺天盖地地设置法治和平安建设宣传标语、宣传栏,覆盖到背街小巷,现有大型标语30处,宣传栏29个。在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发放宣传册3万余份、居民群众联系卡10万份,制作宣传物品茶杯2000个、手提袋3万个、雨伞2000把。注重利用新媒体,开设微信公众号(微信群)16个,开展不间断、全天候的宣传,把法治和平安建设宣传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
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魏都区组织社会志愿者3万名、义务巡防队3万余人、网格信息员620人、矛盾调解员1518人,积极参与平安创建,主动开展宣传动员,经常性进区入户开展走访,吸引和发动群众积极接受、主动参与,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进一步筑牢平安建设的群众基础。
矛调:“魏都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复制推广
2015年3月,魏都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区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设立了受理接待大厅、县级干部调解室、局长调解室、听证室、谈心室,在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遴选了一批退休老警官、老法官、老检察官充实到魏都区矛调中心,参与矛盾化解工作,设立了王杰、老马、老顿、老孟等品牌调解室以及劳动争议、物业纠纷2个专业调解室,实现了用专业人做专业事的良好局面。
魏都区“矛调中心”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好日常咨询服务的同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按程序交办到调解员,限期调处。去年以来,魏都区“矛调中心”还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加大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切实预防“民转刑”命案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矛调中心接待358起各类纠纷案件,受理259起,调处成功212起。魏都区“矛调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受理各类纠纷案件1607件,调处成功1521件,调处成功率90%以上,涉及协议标的8200余万元。
近年来,魏都区以“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为服务宗旨,以“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解难事”为己任,积极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和协调运作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通过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并形成“魏都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复制推广。
特色社区:一居一特社区建设个个有特色
每到周二、周五,七一社区读书会书声琅琅,这是魏都区特色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2017年9月,为响应许昌市建设“书香许昌”的倡导,七一社区倡导发起了读书会,每周二、周五上午举行,参加人员大多为该社区居民。读书会每期有一个主题,主要是相互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2018年6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河南调研时,专程来到魏都区七一读书会,与老人们合影留念,详细了解基层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情况。
在社区服务方面,为了发挥好“一有七中心”牵头职能部门的作用,魏都区按照《许昌市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立足实际,根据不同居情特点、人口分布、文化特色等,提炼各社区特点,完善功能定位、重点突破,形成社区工作的特色服务品牌。如东李庄社区的电商服务联盟、七一社区的“红色读书会”、杨根思双拥社区的“一厅四站一基地”、七里店社区的廉政教育基地等,一批社区服务品牌相继涌现,创建了红色教育、企地共建、和谐平安、养老服务、创业宜居、双拥共建、民族融合、廉政教育等20多个在全市、全省叫得响的特色社区。各社区充分利用建成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市民学校、志愿服务中心等场所,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许继社区种类多样的图书和丰富多彩的插花、陶艺等活动,让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文惠社区爱心志愿服务队为居民传递着温暖;高桥营、潘窑社区充分利用辖区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运动会、戏迷乐园等活动,在社区形成了互助友爱、和谐共处的浓厚氛围。
在工作推进中,魏都区将社区规范化建设与“四改一增”“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利用成熟完善的服务设施,减少重复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桥营社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游园健身场地,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延中社区与“四改一增”相结合,增设便民超市、新建游园小广场、对道路进行绿化,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社区建设。推动“特色楼栋”试点先行,前期选取七一、许继社区辖区小区庭院的1-2栋楼进行特色楼道文化打造,七一社区市政府家属院12号楼的“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党员先锋”3个特色楼栋单元,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改革开放40年,魏都区每一个小小社区里点滴变化的背后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剪影。2018年,魏都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继续加强社区建设,在新时代的改革洪流中,不断改善民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将基层社区建设成为更和谐、更文明、更美丽的美好生活家园。
(本版图片均由魏都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