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剑德 李保磊 于兰琪 通讯员 丁姜岚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提起魏都区的民生项目,每个居住在这里的市民都深有感受。一个个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项目的落地,不断提升着魏都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魏都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深入开展民生“365”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一项项惠民暖政,绘就全区发展的幸福画卷。
党建“1369”工程:加强基层党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近年来,魏都区委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头号工程”,把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号课题”,围绕“党建-治理-服务”大兴学习调研之风,用新思想新理论引领基层党的建设,统筹谋划,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党建、部门联动强党建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去年以来,魏都区大力实施党建“1369”工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推动精准服务、民生保障“双驱”联动,实现网格党建全覆盖,构建起了“一核双驱全网格”党建引领体系,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中认真践行为民宗旨,打造了共建共享共治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基层党组织中,魏都区通过持续开展分类创建,先后建成了“红色教育型”七一社区、“军民融合型”杨根思社区、“企地共建型”许继社区等20个“服务型”特色社区党组织,打造了市文化街小学、市古槐街小学等荣获全国首批文明校园、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业务型”特色学校党组织,万里路桥党委荣获全市“十佳非公企业党组织”称号,魏武商区党总支成为“支部建在商圈上”组织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
在基层党组织书记中,魏都区连续四年开展以“信念品德星、履职敬业星、工作业绩星、担当为民星、廉洁自律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社区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推出了“口袋书记”寇苣平、“贴心书记”马静、“富民书记”安国明等27名充满“温情”“激情”“热情”的“三情书记”。
在全体党员中,魏都区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最美党员评选”,涌现出了“读书颂党恩”百岁老党员辛建、“手抄党章百米长卷忆初心”的74岁老党员孟位林、“拥军老妈妈”袁雪云、“金牌调解能手”马增杰等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通过“三类”先进群体的选树,在全区叫响了“我是党员我光荣,我是党员我自豪,我是党员我奉献”的口号,切实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在建设“五个魏都”的生动实践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民生“365”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民生无小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这些事不仅关乎老百姓生活,而且关乎政府的为民情怀。从2016年起,魏都区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按照“服务大局,拾遗补缺”的原则,谋划实施了民生“365”工程,围绕医疗、养老、健身等方面,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开展集中办理。民生“365”工程实施3年来,魏都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赋予民生“365”工程以不同的内涵,从群众身边小事、具体事做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实施民生“365”工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在民生领域探索了魏都做法,提供了魏都经验,打造了魏都模式,省、市给予了很高评价,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如今,民生“365”工程已成为该区的一张名片、一个亮点。
民生跟着民声走。3年来,魏都区开展的民生“365”工程,无不从群众身边的衣、食、住、行、教育、医保等具体事情抓起,真心实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把群众需求变为现实,动真情,用真心,下真劲,把民生“365”工程抓实抓细抓到位。
民生工作是长期性、持久性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能一蹴而就。魏都区委、区政府树立有解思维,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完善管护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多种办法提升管理水平,确保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15分钟民生圈”:“圈”出美好生活
在魏都区的围笼式篮球场内,每天来运动的人络绎不绝。“家门口建起了篮球场,而且晚上也能打篮球,下了班可以约上几个好友来切磋。特别感谢政府提供这么好的场地。”近日,一位正在打篮球的市民说。
在魏都区实施的民生“365”工程中,打造“15分钟健身圈”是其中一环。目前,魏都区已经完成196处群众健身场地建设,加上节假日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免费对外开放,辖区居民休闲、锻炼有了好去处。在魏都区的86个社区,各种体育健身设施已经实现全覆盖。各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和安装了各类健身运动设施。
打造“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13个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0个社区托老站建成投用,“养老一卡通”“中央厨房”等特色养老服务逐步展开,“399”养老模式得到国务院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打造“15分钟社区医疗圈”。魏都区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签约4万户14万余人;代表河南省迎接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创造全省历史最好成绩;荣获全省首批省级免疫规划示范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不仅如此,魏都区还一口气建起了101个魏都便民店,打造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完成了5座“智慧阅读空间”、29座诚信阅读漂流屋(站),安装了50台电子图书借阅机,着力打造“15分钟智慧阅读圈”……多个“15分钟民生圈”,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圈”出了百姓的美好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品牌的建立,群众口碑是基础。从衣食住行到环境改善再到安全宜居,一项项为民承诺如期兑现,实实在在地造福并温暖了千家万户,魏都“民生品牌”愈发响亮。
民生工作亮点解读
◎串起百姓“幸福圈”
三年来,魏都区继续实施民生“365”工程,围绕社区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健身设施等12个方面,投资3.9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639个民生项目。打造完善了“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15分钟社区医疗圈”“15分钟公共体育健身服务圈”,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399”养老模式叫响全国
魏都区委、区政府继续重视养老为老服务工作,13个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0个社区托老站建成投用,“养老一卡通”“中央厨房”等特色养老服务逐步展开。魏都“399”养老模式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该模式有力破解了养老工作面临的各种难题,推动了养老工作实现大踏步前进。
◎群众尽享“健康红利”
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2个,累计签约4万户156032人;30万名居民有了个人健康档案,政府对参加自主自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每人奖补100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免费对早中期孕妇开展1次血清学筛查和四维彩色超声筛查,对新生儿开展1次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筛查。
2017年,魏都区被命名为“河南省免疫规划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市、区)。
◎强力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项目建设
魏都区强力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项目建设,投资4.7亿元新建6所中小学,增加192个教学班、8880个学位;投资42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8所幼儿园,新增70个教学班,2100个学位。启动了全市精品学校创建工程,市健康路小学、市古槐街小学已顺利通过市级三轮次督导评估,已进入最后评选阵营。
◎“书香魏都”让群众尽享文化盛宴
借势扎实开展“书香魏都”建设,已建成魏武社区等5个电子图书借阅点,春秋广场站等5座智慧阅读空间,魏都区便民服务中心、市健康路小学门前等29个诚信阅读漂流屋(站)。这些已建成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阅读服务。
(本版图片均由魏都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