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韩洁 陈炜伟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迎难而上?如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中国经济这么大的体量,能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说明经济增长本身还是有推动力、有活力、有韧性的。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经济稳得起、稳得住。”刘俏说。
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变’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刘俏说,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规则新动向等因素影响,叠加中国经济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型等,给经济运行带来压力。“忧”主要体现在企业信心不足、预期不好,以及前三季度投资相对不足。
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只看一时一事。面对外界担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长周期看,中国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上,增速换挡本身就意味着很多机会,一个重要信号就是经济发展更强调质量。”刘俏分析,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直面全要素生产率不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大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在更彻底的改革开放中化危为机。
他分析,一方面,要通过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坚决避免产业空心化。此外,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提升研发效率,这都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刘俏说,长期看,必须认识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来化解民企融资困局。
刘俏认为,还应在户籍制度、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提供、养老统筹等领域深化改革,优化劳动力配置,从而适应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明确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7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刘俏说,这既是着眼解决短期问题,也是在应对长期结构性问题。相信依靠中国的智慧,依靠更加彻底、更加果断的改革开放,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出来,未来能够抓住战略机遇期,有效破解经济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