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春霞 杨伟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12月28日,鄢陵县新科园林内蜡梅凌寒绽放,满园飘香,杨小买一边忙着修剪花枝,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
杨小买是鄢陵县陈化店镇王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双儿女和几万元外债。为维持生计,她想外出打工,却担心孩子无人照料。全市“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新科园林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主动为她提供技术培训,并安排她在基地就业。目前,该基地已安排带动13名和杨小买情况类似的贫困母亲就业。
“务工就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不远走。”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通过培育示范基地、开展技能培训,把劳动密集型手工产业项目延伸到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并着力推动“巧媳妇”工程向种植养殖、手工制作、家政服务、农家乐旅游、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拓展,促进农村妇女就近就地居家灵活就业。“巧媳妇”工程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注重智志双扶,打好物质、精神双脱贫的“组合拳”,激发广大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禹州市顺店镇顺南村,40岁的王向红每天跟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制作刺绣和戏服。去年,她的丈夫患上腰椎疾病,卧床不能动,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婆婆和3个儿女需要照顾,日子过得拮据。身单力薄的她不能出远门打工,整天愁眉不展。村妇联得知后,介绍她到“巧媳妇”工程基地禹州市传珍顺绣刺绣有限公司免费学习刺绣技术并务工,如今每月能赚2000多元。“‘巧媳妇’工程让我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靠自己双手脱贫,真是‘暖心’工程!”王向红脸上笑开了花。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级“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9个、市级“巧媳妇”工程示范点100个,累计培训妇女2万多人次,辐射带动3.25万名妇女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522人,年人均增收约1.5万元,实现了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妇女不失业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11月2日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最普通的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身上,格外关心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留守妇女等困难妇女,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实施‘巧媳妇’工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市妇联主席张淑芹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把‘巧媳妇’工程打造成最接地气、最得民心、最可持续的民生工程,让广大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奋斗赢得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