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许昌日报》读到两则有关车辆停放的新闻,不禁慷慨系之。
一则新闻说,在对交通秩序严管的同时,我市公安交管部门还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特别是在市区七一路胖东来时代广场附近等35个地方正式启用了违法停车自动抓拍系统,能够覆盖附近半径200米大小的区域,驾驶人在禁停区域违法停车超过5分钟,将被抓拍。
另一则新闻说,为做好城市道路交通治堵工作,我市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开辟新的停车位,截至目前,市区共增加停车位1958个,超额完成2018年增加停车位目标任务。
看罢这两则新闻,笔者为我市有关部门在解决停车问题中采取的有破有立做法叫好。对违法停车进行自动抓拍处罚,这是“破”,破得顺民意:遏止了乱停乱放现象,居民快捷顺畅了;增加停车位,这是“立”,立得得民心:满足了居民停车需要,让车主停得舒心。
近年来,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市区现有车位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停车难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市民的停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滋生违法停车现象,公共绿地、消防通道就可能成为车辆乱停乱放的“重灾区”,不仅会留下安全隐患,而且会损害城市形象。
我市在解决停车问题的一“破”一“立”,看似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一是其符合解决问题的辩证法,堵疏并举,这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二是其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情怀,展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作风。
其实,不仅解决停车问题需要有破有立,在解决许多问题和矛盾时都需要这样的辩证思维。战略管理学家魏斯曼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一级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通常问题不可能在它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应借助于更高层面问题的解决。就像我国古代的大禹治水那样,对待横溢的洪水,大禹并不一味地堵截洪水,而是采取疏川导滞的总体策略,因而获得成功。对待车辆的停放问题也是这样,在停车位不断增加的同时,严加管理,加之车主文明交通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车辆乱停乱放这个“老大难”问题将会得到较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