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山风携古韵

——中国传统村落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魏井村掠影

闲适生活 耿亚伟 摄

天垌村老人 耿亚伟 摄

魏井牡丹坪 耿亚伟 摄

天垌红叶 吕超峰 摄

□本报记者 王增阳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散落在田野里。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魏井村榜上有名。加上2015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禹州市张得镇张西村,禹州市花石镇白北村,禹州市浅井镇浅井村、扒村,我市现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

天垌村位于禹州市西部,西与汝州接壤,南与郏县相邻,地处山区,为伏牛山系余脉。村内存有高山,形似磨盘,名曰“磨盘山”;崖高有洞,洞接有天,名曰“天垌”。岭有四道,夹连三沟,沟岭之间,有溪蜿蜒,村落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

明末清初,王氏、郝氏、李氏祖先从山西避难于此,开荒种田,开挖窑洞。天垌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多依山傍水而居,建筑多错落在三条自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呈带状分布。村中有汪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及张家老宅等多处古建筑群,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而建,皆是依山建筑,凿洞而居,以山石加固,伐巨木为梁,窑洞与石屋依地势而分布,错落勾连,山石为基,锤碎钎凿,以页岩垒筑,房牢墙固。

天垌村有千年古槐数十棵、千年以上橿树20棵,还有众多500年以上的花榆树、皂角树、栗树、流苏树等。天垌村红叶面积大、原生态、易接近,是观赏红叶的绝佳去处。

魏井村位于鸠山镇政府西北,辖刘家门、大坪、魏寨等7个自然村,依山傍水,古韵悠然。相传,明代时,为躲避战乱,李氏、王氏、苏氏、蔡氏、魏氏祖先迁居于此,建家立业,垦荒耕织,逐渐形成古村落。魏井村村民围山坳聚居,其原因不外乎躲避战乱、流匪,不得已寻找“世外桃源”避居。魏井村内建筑错落有致,大多以砖石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其几个自然村偏僻难寻,自然繁衍,传统建筑皆保存完好。

魏井村村域面积广阔,村内地势险要,主要路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村旁闯王峡相传为闯王李自成安营扎寨之地。侧旁峡谷上,怪石点缀于绿海之间,犹如万猴嬉戏,故称万猴大峡谷。除此以外,村里还有龟山、石和尚、石眼睛、徽庄王墓遗迹、徽简王墓遗迹、樊梨花庙等景点和人文景观。

魏井村的建筑古朴自然,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该村民居多依山而建,古民居保存完好,古井、石磨、石臼、古戏台、樊梨花庙无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魏井村的传统住宅多为四合院或三合院样式的平房。苏氏、蔡氏等大户的四合院,门口有拴马石;前房、门厅一般由原石垒砌,窗雕、门雕造型精美;主房、厢房是人们开山破石、就地取材建造的,经久耐用;后院一般为覆土建筑,冬暖夏凉。

近年来,魏井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凭借自然条件和中药材种植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