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杨胜利:逆境压不垮 勤劳能致富

本报记者 王金伟

“来,到屋里来!”2018年12月25日,记者刚一走进建安区桂村乡老岗杨村,该村一组村民杨胜利便热情地打起招呼来。

老岗杨村位于桂村乡东南部南岗区域,基础条件差、发展落后,于2014年被定为省定贫困村。杨胜利一家4口人,他本人身有残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辛勤劳动,他家顺利摘掉了“穷帽子”,还被评为模范脱贫户。

“以前在外打零工,因为残疾不好找工作,收入很低。后来,回到村里种地务农、搞畜牧饲养,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杨胜利说。

杨胜利的脱贫故事还要从2015年说起。有一天,村干部再次到他家走访讲解扶贫政策。在交谈当中,说到搞饲养发展致富,杨胜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驻村工作队迅速向市、区两级畜牧部门进行沟通汇报,随后,在老岗杨村举办了畜牧饲养培训班。

掌握了饲养技术后,杨胜利和妻子刘俊芳决定靠双手勤劳致富,坚决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于是,两人筹资买了2头公牛犊,就这样走上养牛之路——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加上帮扶责任人的关心和支持,通过10个月的饲养,产生纯利润5500元,每头牛产生纯利润近3000元。

杨胜利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他又通过亲朋好友筹资2万元,购买了6头牛犊,达到出栏条件后又产生了1.9万元的利润,大大增加了他家的整体收入。

“在年底核算收入时,杨胜利家的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他就主动向村‘两委’提出脱贫申请,成功脱贫。”市畜牧局驻建安区桂村乡老岗杨村第一书记陈伟立说,2017年,杨胜利养了16头牛,收入6万多元,收入比以前更加可观。目前,他家存栏12头牛,预计收益5万元。

“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不够,我们还要甩开膀子自己干,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杨胜利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饲养规模,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