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廷合 文/图
1月4日,“书香魏都”建设迎来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喜事:随着魏都区智慧阅读空间企业冠名捐赠仪式的成功举行,魏都区2018年建成的5座智慧阅读空间被正式冠名,成为全市首批获得企业冠名的“城市书房”。这也意味着,在当前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背景下,魏都区创新发展的先行之举,无疑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那么,企业牵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现场
3家企业捐资150万元冠名智慧阅读空间
1月4日上午,魏都区文化馆二楼多功能厅内温暖如春,由魏都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魏都区智慧阅读空间企业冠名捐赠仪式在此举行,并由此开创了魏都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的先河。
在捐赠仪式上,腾飞集团捐赠90万元,裕丰纺织、万里交科各捐赠30万元,分别对魏都区2018年建成的5座智慧阅读空间进行冠名捐赠,捐赠款项将专门用于智慧阅读空间后期的运营和维护管理。
根据捐赠协议,成功捐赠后,这3家企业将分别获得所捐赠智慧阅读空间的独家冠名权。1月5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魏都区5座智慧阅读空间的冠名工作已全部完成,在明亮通透的玻璃墙面上方,古色古香的门檐上清晰地展示了捐赠企业的名称、LOGO及文化标语等。在全市文化地图中,智慧阅读空间“魏都区中央公园·腾飞建工站”“魏都区中奥鑫天·腾飞物业站”“魏都区曹魏古城·腾飞地产站”“魏都区文峰广场·裕丰纺织站”“魏都区七一社区·万里交科站”等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独特印记。
“智慧阅读空间就像一盏温暖人心的城市之灯,不仅照亮了人们求知前行的道路,也提升了许昌的城市品位。”腾飞集团品牌部经理王艺诺表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我们企业的发展理念。因此,腾飞集团作出冠名捐赠的决定,正是希望通过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让更多市民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
☞探秘
多方联动助爱心之花美丽绽放
冠名捐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背后,恰恰是魏都区以有解思维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生动实践。
2018年7月,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我市发布启事,公开征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管理合作者,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个启事发布得很及时,对我们来说,也干得更有底气了。”魏都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长安说。
原来,早在2018年1月魏都区两会召开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就摆上了魏都区的议事日程。“当时,魏都区工商联组织参会的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多家企业都表达了参与公益活动的强烈意愿。”魏都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晓伟告诉记者,经过与文化部门的沟通,在确定了冠名捐赠智慧阅读空间这个项目后,通过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项目要求等因素,最终促成了3家企业以定向捐赠的方式向魏都慈善总会捐款。
根据我国慈善法的规定,企业进行慈善捐赠会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对此,裕丰纺织经理徐子立说:“相比于捐赠的金额来说,减免的税款要少得多,但这体现了政府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鼓励和肯定。”
这次成功“牵手”,正是在统战部门牵线搭桥、慈善机构精心组织、文化部门全力落实、宣传部门积极配合等多方联动下,企业的爱心之花才得以美丽绽放,成为这个冬日里一抹别样的芬芳。
☞新局
公共文化建设转向全民“大合唱”
“在推动‘书香许昌’这支主旋律由政府‘独唱’向全民‘大合唱’的转变中,魏都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智慧阅读空间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也为全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探索宝贵的经验。”对于魏都区的先行先试,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段建伟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打造书香城市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9月第一座智慧阅读空间建成投用以来,我市已先后有32座“城市书房”嵌入城市商圈、园区、社区、公园等。据统计,2018年,魏都区辖区内的智慧阅读空间共接待市民27.4万人次,外借图书7.1万册次,借阅人数约44.8万人次。
在全民阅读的风气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智慧阅读空间乐享便利的阅读生活。“万里交科的产品是为铺路搭桥服务,而这次捐赠,我认为也是‘铺路搭桥’。”万里交科运营总监张培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并力争作出更大的贡献。”
“3家企业的捐赠善举,充分体现了爱心企业心系民生、情系文化的高尚情怀。”罗长安深有感触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类社会主体有效参与区域文化设施管理运营机制、模式和途径,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通过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参与,让广大居民更广泛、更便捷地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享受文化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