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李彦增:使小蘑菇成为贫困群众的“幸福伞”

本报记者 魏东雅 通讯员 黄德辉

“自己富了不算本事,带动更多人富起来才算真本事。”作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香)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李彦增始终站在产业扶贫第一线,了解贫困户的需求,积极探索扶贫模式和制度,使一棵棵小蘑菇成为贫困群众的“幸福伞”。2018年10月,世纪香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2018年12月25日,李彦增被省总工会、省扶贫办授予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2017年,李彦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承接了建安区20个贫困村的20个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大棚建设、技术管理和产品购销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28座、联栋温室2座,全程为种植户提供平菇、香菇、白灵菇、羊肚菌、鸡腿菇、木耳等菌棒以及生产技术服务。目前,该区20个扶贫基地实现了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带动了300多户贫困户600余人实现稳定脱贫。

为了建设好产业扶贫基地,李彦增身先士卒,在大棚选址、选料、搭建,菌种育种、购料、各基地分配以及技术人员培训、下村指导等各个环节精心安排、统一标准。他先后为20个村的400多人进行了食用菌技术培训,并走村串户了解贫困户的需求,订购菌袋制作设备,采购各种生产原辅材料,确保基地设施按食用菌生产时节顺利投用。

他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采用“公司+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使贫困户通过土地出租、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致富,形成了政府、公司、贫困户合作共赢的扶贫共同体。他坚持定期下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聘请6名专家、20名技术员全天候为种植户服务。他建立了世纪香专家技术员微信群、技术员周例会制度等加强培训,信息互通,及时有效解决各类生产难题。他与种植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产业扶贫基地生产的各类食用菌均按当天批发市场价格应收尽收、时产时收。

除了进行产业扶贫,多年来,他先后为菇农免费代购各种原材料60多万吨,供应菌种150余万公斤,免费为军烈属、困难户供应菌种80余万公斤;接待来访、学习人员4万多人次,接待技术咨询6万余人次,对万余户菇农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承包,为千余户菇农挽回经济损失3180多万元;他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580多期,学员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涉及30多万人,免费发放了13种技术资料18万多套。他还建成了河南省残疾人培训基地、河南省科技扶贫基地、河南省星创天地、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他对29个贫困村300多户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还出资1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100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前不久,国家农业农村部调研组提出要大力推广世纪香经验,鼓励世纪香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