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孟潮
改革开放以来,鄢陵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花木产业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繁荣三产”的特色经济之路。
一、鄢陵花卉发展历程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鄢陵县涌现了一批养花重点户、专业户和联合体。1982年,鄢陵县制定了《关于建立鄢陵县花卉生产基地的意见》,鼓励支持花卉苗木发展,花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1年年底,全县花卉面积由1978年的600亩发展到21000亩,产值8000多万元。
(二)引导发展时期(1992—1998年)。随着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鄢陵县大力发展花卉生产,明确要求县直各单位及干部在花卉生产区建场办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快速发展时期(1999—2012年)。1999年,鄢陵县通过了《关于全面实施“以花富县,依花名县”战略,加快建设花卉园艺大县的决议》,鄢陵花卉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11月,鄢陵县举办了首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2008年9月,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花博会正式成为“国”字号。2012年年底,鄢陵县花木面积达60万亩,花木营销额57亿元,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四)转型发展时期(2013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鄢陵县及时调整花卉产业结构,扩大鲜切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2017年,鄢陵县举办了首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意见》,同时荣获“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
二、鄢陵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鄢陵花卉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在计划经济体制夹缝中求生存到现在成为鄢陵经济的主导产业,从花卉生产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旅游、康养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鄢陵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班子接力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后,鄢陵县召开首次全县花卉生产会议,确立了花卉产业作为鄢陵经济的主导产业。从此,鄢陵历届领导班子围绕花卉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接续发力,保证了花卉产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市场导向,“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市场干”。鄢陵县先后成立了鄢陵县花卉办公室、鄢陵县花卉协会,为花农提供一条龙服务。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鄢陵县在制定花卉生产扶持政策时,充分考虑农民、花农、企业等的利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保障农民利益。
三、鄢陵花卉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鄢陵花卉产业应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利用北京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鄢陵)、北林大鄢陵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以花艺、建业等大型园林企业为依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工作,推动鄢陵花卉产业迈上新台阶。
(二)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在种植结构上,压缩苗木种植面积,扩大鲜切花种植面积;在花卉的“一二三产”发展中,加大花卉产品深加工力度;大力开展休闲旅游假区建设,加大温泉小镇、康养业小镇建设力度。
(三)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在品种选育环节,大量培育环境友好型品种;在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无土栽培、容器育苗等技术,广泛采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在流通环节,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包装运输,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在消费环节,由卖花木向卖风景、卖生态转变,努力打造休闲天堂、养生福地。
(四)开创全面开放新格局。开展国内地区合作,提升鄢陵花卉品质;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荷兰、以色列等花卉强国的合作,广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及管理人才;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为鄢陵花卉走向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五)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全域花海、全域旅游、全域康养”进程,实施“绿满鄢陵”行动,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鄢陵县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