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廷合)2018年,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进前向好,行稳致远”的态势:预计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23.1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增长13.9%;魏都区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排全市第二位,30项考核指标中10个单项指标排全市第一位,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这是记者1月13日在魏都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获悉的。
2018年,魏都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二三产业提质增效。2018年,魏都区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城之路,高新技术、循环经济、高端装备、静脉、北京怀柔等五大园区从雏形走向成型,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年,中奥鑫天、万盛国际等2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魏都区特色商业区全省排名第二,晋升全省唯一“四星级”服务业“两区”。
发展动力积聚增强。2018年,魏都区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面落实“去降补”任务,为企业减免各种税费5200万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组建八大教育集团,“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新增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人入选“中原千人计划”。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许昌晨鸣一期、泓旭电气年产600万套电气仪表壳等15个项目投产投用;曹魏古城南城门、魏源广场等“地标式”工程建成竣工;设立驻德国商务联络处,与德国帕希姆、零公里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恒达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了本土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2018年,魏都区1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5.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年新招商签约项目24个,到位资金91亿元,完成市定任务的130%。
城区建设嬗变提质。2018年,魏都区抓住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大机遇,坚持基础先行、精细管理、生态优先,建成双河路、新街北延等34个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位居全市第二;全面开展了中国人居环境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创建工作,五城联创考评获得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名;实施了8个“绿满魏都”项目,城区绿地率达36.6%,绿化覆盖率达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6平方米,均高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魏都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18年财政民生支出达13.8亿元,比2017年增加2.7亿元;全区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达3.37万元,增长8.4%;2018年年初确定的民生“365”工程完成投资5亿元,一批新的民生项目建成惠民。
2018年,魏都区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魏都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务实重干,更加高标准要求,努力把历史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魏都篇章。
数读魏都区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18年,魏都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23.1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增长13.9%
●2018年,魏都区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排全市第二位,30项考核指标中10个单项指标排全市第一位
●2018年,魏都区1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5.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年新招商签约项目24个,到位资金91亿元,完成市定任务的130%
●2018年,魏都区全年财政民生支出达13.8亿元,全区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达3.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