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张彩莲 胡亚平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当前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非总量原因导致,更多是结构性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微企业自身层面、金融层面、社会层面三方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探索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一)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影响正常融资。

首先,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很多小微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银行把握客户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比较困难,不敢贸然放贷,增加了内外源融资难度;其次,中小企业资本相对匮乏,缺少合格的抵押担保;最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诚信意识不强,逃避银行债务行为时有发生,给银行信贷带来较大风险。

(二)金融层面,融资渠道匮乏。

由于自身发展规模限制,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缺少上市、债券等融资渠道。我国银行系统主要以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缺乏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另外,银行考虑到中小企业对贷款定价的较低承受能力以及更高的违约风险,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缺乏积极性,加上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单笔金额小、频率高的特点,也提高了贷款成本。

(三)社会层面,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从担保机构的营运环境来讲,信用担保的相关法律《担保法》明显无法跟上现阶段信用担保业的快速发展。如目前地、市、县级担保机构进入担保行业的准入问题仍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从担保业的监管环境来看,则存在着监管部门缺失和多头管理并存的混乱局面。

二、引导金融活水浇灌中小企业的对策思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导线、以拓宽融资渠道为抓手、以政策担保为支点、以优化信用环境为重点,政、银、企联动,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引导金融活水浇灌中小企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引导金融活水浇灌中小企业 ,首先需要以产业为导向,做优特色产业,做强中小企业。一是特色产业集群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政府要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集群,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二是多措并举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要打通“两创”政策“最后一公里”,构建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和“1+N”公共服务体系,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要建设特色创新园区,打造特色创业小镇,借助互联网优势,探索“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要着力推进科技产业综合体等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构建“一体、两翼、三侧”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以拓宽融资渠道为抓手,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

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关键是以拓宽融资渠道为抓手,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一是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明确机构的功能定位。政府部门需加强对银行业功能定位的指导,让商业银行从“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转变。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细分市场,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银行创新增信模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量身定做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放款模式,尽量实行贷款“一站式”优质高效审批;建立完善小微信贷风险分担机制,通过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小微信贷风险在政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理分担;加快抵押方式的创新步伐,适当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为中小企业抵押贷款提供方便。

(三)以优化信用环境为重点,维护金融债权的安全。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微观主体信用环境,促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构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推动各类信用信息综合使用,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信用类贷款提供支撑。二是促进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在各区、县建立综合征信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对社会信用进行规范管理。推动创新创业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企业信用管理和运用,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信用评级结果实施差别化服务。三是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信用评级、资信评估等业务的健康发展,为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各种融资服务。四是完善失信人员“黑名单”信息共享、联合制裁机制,让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企业法人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