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

襄城县

财政投资评审8年节约资金20.54亿元

本报讯(记者 杨晓燕 通讯员 冀会林 井滢)近年来,襄城县财政局紧紧围绕财政工作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评审监督职能,健全评审制度,拓宽评审领域,加强队伍建设,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8年,襄城县财政局被许昌市财政局授予“全市财政评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8年来,襄城县财政局累计完成各类财政投资评审项目2269个,评审金额113.22亿元,节约资金20.54亿元,审减率18.1%,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认识,强化组织,提升评审聚合力。襄城县财政局通过采取岗位自学、面对面交流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评审人员的工作思路,提高评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努力培养复合型评审人才。该局围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定期组织评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该局狠抓作风建设,增强评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做到公正评审、科学评审、依法评审、廉洁评审,提高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创新评审机制。襄城县财政局紧紧围绕财政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评审,固定资产投资评审以及改扩建、维修项目全过程监管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项目评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先后出台了《襄城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襄城县财政局财政投资评审业务内部运转程序》《襄城县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该局在评审工作中认真做到四个告知:告知评审流程,规范行政行为;告知报审材料,提高送审时效;告知限时办结,及时出具评审报告;告知量价对接,实行项目评审结果量价全面对接。该局对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范围、工作要求及职责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做到了用制度规范评审程序、约束评审行为、保障评审质量。同时,该局在传统评审的基础上,实行“编审同步”“评审结合”等评审方式。

拓宽领域,全程监督,完善评审链条。襄城县财政局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始终坚持“事前控、事中跟、事后评”三步走,对财政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管。该局严把项目立项、投资概算、预算造价控制、招投标监督四个关口,加强项目事前预算控制。该局牢固树立“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评审理念,坚持在广泛收集有关项目资料的同时,组织评审人员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勘察,核实了解项目情况,确保评审项目的真实性、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该局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跟踪监督,一方面加强工程造价跟踪控制,以合同控制作为主要手段,要求涉及资金拨付、变更的计量等相关问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维护了工程预算的权威性。该局在工程结算款支付前,坚持做好绩效评审,确保工程建设各项支付的合理性、准确性,为财政业务部门拨付项目资金提供依据,改变了财政部门只能事后“亡羊补牢”,不能事前“防患未然”的被动局面,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主动服务,强化责任,提高评审效能。襄城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县工作重点,把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作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目标,结合项目建设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应对新问题,按照全程服务随时评、实事求是公正评、重点难点项目优先评的原则,对政府工程和重点工程进行跟踪评审,无论是对小型财政投资项目还是对大型重点工程,都严格做到“科学、规范、公正、节约”,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环节、每个事项,确保评审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立足于客观事实,依托技术优势,逐步构筑起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投资评审平台,为政府财政支出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