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张志勇:

热心公益 造福乡里

本报记者 孔刚领

“宁肯自己苦一点儿,也不能忘了家乡父老,也不能忘了贫困学生。”近日,长葛市老城镇岗张村居民张志勇这样对记者说。

张志勇创业20多年,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创业,再到回乡创业,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 “做生意,信誉比生命都珍贵”。因为做生意的信誉好,张志勇一年能销售白糖10万吨以上。如今,其返乡再创业、资助贫困生,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日前,在第四届许昌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他被授予“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有人说张志勇“小气”。他虽然是长葛市有名气的企业家,但是勤俭节约,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不舍得进大饭店吃一顿大餐。平时接货送货,他还会自己装卸货物,业务忙的时候,索性在办公室里吃个烧饼充饥。

然而,更多的人却说张志勇大气。近几年,张志勇用于公益慈善的资金有200多万元。村里唱戏,他捐款;村里修路,他也捐款……只要能给乡亲们带来实惠、能给村里带来便利,他都积极参与,慷慨解囊。

“张志勇是俺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他事业成功后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岗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留记说,张志勇主动帮助政府解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掏腰包,将岗张村8个贫困家庭的脱贫攻坚任务“包圆儿”了。张志勇给这8个贫困家庭每户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费,直到其脱贫为止。

现在事业有成的张志勇,其实早年是个苦孩子。在张志勇17岁那年,父亲撇下他们兄妹4人撒手而去。为了生计,年仅17岁的张志勇找了份锅炉工的工作,这一干就是6年。在这6年里,张志勇成了家。随着一双儿女的出生,张志勇家的日子愈发过得艰难,“辛苦干一个月,挣来的钱还不够给孩子买奶粉”。

1997年,张志勇转了行,去郑州做起了白糖生意。他的经营思路是讲究信誉、货真价实、薄利多销。他这一干就是20多年。近年来,张志勇经营的白糖生意年交易量在10万吨以上,可他把赚到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

张志勇因为家贫没能上学,吃够了没知识、没文化的苦。2014年,老城钢材物流园建成后,他个人出资,在村里设置了爱心助学基金,村民的子女和老城钢材物流园内企业职工的子女考上大学、研究生,每人奖励2000元,考上国外名牌大学的每人奖励5000元,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每人奖励1万元。2017年,张志勇又把爱心助学的范围扩大到小学和中学。几年来,张志勇共捐助34名学生,发放奖学金20多万元。

谈到多年来用爱心做慈善的初衷,张志勇说:“我是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接济下长大的,人不能忘本,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