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

——记“脱贫攻坚最美鄢陵人物”李丽

本报记者 李建山

寒冬的夜晚格外清冷,在鄢陵县只乐镇崔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一个消瘦的身影在伏案疾书;一连几个晚上加班加点,看着最终形成的乡村振兴计划书,李丽开心地笑了……从市发改委人事科科长到只乐镇崔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她以扎实的工作赢得了乡亲们的称赞,被授予“脱贫攻坚最美鄢陵人物”称号。

崔庄村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区位优势,集体经济空白,贫困发生率超过2%,是一个典型的弱村、穷村。驻村伊始,要强的李丽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带领群众脱贫的决心。白天,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摸排村情户情,深入细致搞调查研究;夜晚,她走入农户和群众促膝谈心,与党员座谈交心。很快,李丽梳理出符合崔庄村实际的“狠抓党建促脱贫,狠抓项目促发展,狠抓办实事解民忧”的驻村帮扶思路。方向明,干劲足,她俯下身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农村各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李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具体工作中,她注重抓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做好党员群众思想发动,每周组织召开一次村“两委”班子会议,一起想办法谋发展,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和村级集体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她坚持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三会一课”制度,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带头学习党纪党规,在致富能手中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确定了1名入党积极分子,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2018年,崔庄村被鄢陵县委评为党建示范村。

始终做心系贫困群众的“贴心人”。崔庄村有贫困户6户9人,李丽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耐心,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帮扶责任人一起,详细制定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她的协调下,市发改委班子成员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募集慰问资金2万余元,把党的温暖和关心送到困难群众心中。年近八旬的村民宋坤身有残疾,李丽隔三岔五买来蛋糕等慰问品探望他,拉家常、帮忙做饭、干农活儿……深受感动的老人逢人便夸:“李书记不是俺的亲人胜似亲人!”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丽深谙此中的道理。她刚到崔庄村驻村时,村部老化不达标,道路不平,路灯不亮……李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带领村“两委”班子主动“化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筹资104万元新修了1677米的道路和431米下水管道。生活条件好了,群众对健身、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李丽又多方协调68万元资金,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还请来县豫剧团为村民唱戏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李丽的带领下,崔庄村干部先后来到南坞镇杨树湾、张桥镇裴庄等先进村学习致富经验,发动村民发展辣椒等特色产业规模种植,引导群众有效致富增收。2018年,国家“千亿斤”粮田项目落户以崔庄村为中心的6个行政村,总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建成后可以年增加粮食生产62.7万公斤。

崔庄村的干部曾这样问李丽:“李书记,你身上为啥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她的回答是:“组织重托让我等不得,群众期盼让我慢不起,肩上的责任让我坐不住。”话语淳朴,正是这位第一书记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