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扶贫小车间搭起脱贫大舞台

本报讯(记者 胡晨 通讯员 刘艳红 党晓峰)1月17日,在禹州市浅井镇张地村的石磨面扶贫车间里,于俊英、韩卷长、孙国振等几名贫困群众正紧张地筛麦、接面、装袋、缝口,5公斤一袋的石磨面靠墙摆放得整整齐齐。“年前要货的人太多了,根本赶不及。这不,为了按时磨出郑州商户订的2万元面粉,俺几个下大雪都没敢停工啊!”韩卷长说。

去年以来,该镇结合各村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建起扶贫小车间,给贫困群众搭起脱贫的舞台,让他们有地方打工、有门路挣钱、有办法脱贫。张地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张地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105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9人。但是,这里地处深山区,村民种麦还是上草粪、用牛耕、木耧耩、手工割,绿色环保无公害。镇党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拿出扶持资金5万元注册了禹州市益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随后,帮扶企业金堂钧窑公司捐献了价值1万多元的石磨机械,村委会也投资2000多元配套了小麦脱皮机,一个生态石磨面粉小车间就建成了。村里优先录用了3名贫困群众到车间务工,每人每月工资1000多元。车间收购本村原生态小麦,利用原始石磨加工面粉,产品销往许昌、郑州等地。“俺守着家门既不耽误照顾家,又能挣工资,镇里村里为贫困户真是办了件好事啊!”54岁的贫困群众于俊英说。

该镇对各村建起的扶贫小车间给予资金、技术、销售等各方面的大力扶持,对张地、马沟、书堂、土门口、范家庄等建起石磨面、档发、中药材加工等扶贫车间的5个村,每村给予扶持资金5万元;同时,积极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拿出3.2万元对20户自主创业贫困户进行奖励,并与电商平台合作,扩大产品销路。

扶贫小车间,搭起脱贫大舞台。去年,浅井镇又有82户209人顺利脱贫,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