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晓敏)“自魏都区全面启动‘公约行动’以来,我们社区按照相关要求,认真组建执行团队、落实公益众筹项目,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的积极性。”近日,在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该社区副主任张好好告诉记者。
为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让广大居民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自2018年以来,魏都区以申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大力开展“公约行动”,积极探索居民参与制定公约、组建执行团队,并依托活动开展公益众筹项目、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据介绍,“公约行动”是指围绕“居民公约”,以问题为导向、以团队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以资源为保障,建立居民参与机制,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长期以来,魏都区不断整合资源,积极依靠“居民公约”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推动社区有效治理。实际上,很多社区或庭院墙上的“居民公约”并不能发挥治理作用,居民自治仍存在诸多不足,突出问题是“有公约无治理”。为破解这一难题,魏都区大力开展“公约行动”,目的就是要补齐“居民自治弱”的短板,进一步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
对于社区干部来说,“公约行动”是个新概念,为确保其顺利推进,2018年4月,魏都区社会服务管理局邀请有关专家来许对魏都区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分批培训,学习引导社区居民制定公约、参与社区服务的方法和技巧。培训结束后,各社区分别成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居民公约起草工作小组,通过居民广泛参与、公示征求意见、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途径,最终形成了符合各社区实情和特色的“居民公约”。
在参与制定“居民公约”的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居民发现“草根领袖”,最终组建公约执行团队,确定公益众筹项目。目前,魏都区各社区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均成立了执行团队,确定了公益众筹项目,居民自治新模式已具雏形,如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组建的“集体祝寿 共建大爱”团队、北大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的“医路相伴”团队、东大街道办事处文惠社区的“好邻居互助团”团队等。这些团队依托活动开展公益众筹项目,所筹善款用于社区治理和服务,使活动资金有了保障。
“为激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魏都区还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即公约积分兑换制度,居民每参加一次社区自治就可获得一定积分,用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物品或服务,这也大大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魏都区社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