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贫困群众闫培恒来到红石温暖屋领取电暖扇,拿着崭新的电暖扇,他高兴地合不拢嘴:“没有花一分钱,就用上了电暖扇,这个冬天再也不怕冷啦。”
闫培恒的电暖扇是通过参加公益劳动获得的。这段时间,他负责清运街道垃圾,积攒了10分,按照规定得到了一台电暖扇。该村党支部书记闫东锋告诉记者,红石温暖屋是创新扶贫模式、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扶贫的有益尝试,通过动员企业、爱心人士捐资、捐物设立红石温暖屋,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等方式获取积分,利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达到智志双扶的目的。目前,红石温暖屋已经为贫困户兑换物品286件,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闫楼村位于后河镇东部,有4个村民小组,320户12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5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闫楼村建立了扶贫例会制度,完善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因人因户制订帮扶措施。例如,帮助居住条件较差的贫困户闫根喜、闫玉明、闫景亭建造了房屋,并为他们添置了生活用品,进一步改善了生活条件,为日后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尤其是闫楼村与大森机电联手联姻,借助“支部携手、村企联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模式,联合村内有车床的10家农户进行定向加工产品,做到农户有活儿干、集体有收入、企业有货源,实现增收致富、共赢互惠的目的。“我们还规划建设了小型工业园区,置换建设用地2000平方米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运用租赁等多种方式,引进企业入驻生产经营,使得村集体每年有将近10万元收入,这部分收入能够用于脱贫帮扶。”闫楼村村委会副主任闫惠敏介绍说。
“改变群众对党员干部不信任的局面,村务必须公开透明,让群众对村里的大小事儿知情,并有参与权利。”闫东锋称,2015年,闫楼村开通了长葛市第一个村级党组织微信公众号“闫楼我的老家”,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扶贫政策,公开“两委”决策、便民服务等各类信息,通过每天及时发布更新,让村民足不出户了解村里发生的大小事儿,支持、监督包括扶贫在内的村“两委”各项工作。
“俺们村的党务、扶贫等多项工作时刻处于互联网监督之下,群众如果发现问题,可以直接拍照上传至微信公众号,村‘两委’将会组织人员调查整改。”闫惠敏说,这种“扶贫+互联网”的做法被《人民日报》点赞呢!
在闫东锋看来,脱贫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更重要的是智志双扶,口袋不再穷,脑袋更要“富”起来。“我们把救急脱贫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户务工、经商的技能,实现可持续脱贫、稳固脱贫。”闫东锋称,通过改进帮扶方法,创新扶贫措施,建立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帮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自力更生,消除精神贫困,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过上幸福富裕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