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董波
一个个“最美家庭”,一条条家规家训,3月的莲城,因为“家”而倍感温暖。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我市评选出10个“最美家庭”和10个“最美家庭”提名奖。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家庭,用家庭家教荡涤灵魂,书写正气充盈的大美人生,把最真、最善、最美的种子撒播得更远、更广。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根据“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最美家庭”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唱响巾帼之歌,彰显巾帼之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价值观落地生根。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一个“最美家庭”,是一个故事;十个“最美家庭”,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个“最美家庭”,筑起了许昌道德风尚的新高地。
多方寻找 深挖内部潜力
“我觉得基层工作难做也好做,只要出于公心,公正处理,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近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永兴街道办事处蒋东村妇联主席李银娥对记者说。
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并未让她放弃对家庭的责任。她和丈夫段军安一起悉心照顾年迈的老人,照看年幼的孙子,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用李银娥的话说:“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做,所有人都会理解你。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才是最大的幸福。”
像李银娥家庭这样的“最美家庭”在我市还有很多。这些家庭散发出耀眼的道德光芒,为群众树立起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精神标杆,推动许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实际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重在寻找,寻找的过程就是向群众宣传的过程。
我市各级妇联对活动作出细致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妇联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寻找挖掘“最美家庭”故事的主体。
活动中,市妇联要求各地发动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踊跃自荐、相互推荐、互评互议等形式“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新风。
同时,我市各级妇联把寻找“最美家庭”的过程当做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了解群众所想、倾听群众呼声的过程,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家庭美德的浓厚氛围,真正把堪称楷模的家庭推荐上来。
5年来,我市各级妇联干部寻找“最美家庭”的脚步遍布全市城乡的角角落落,呈现出争当“最美家庭”的创建者、社会文明的传播者、传统美德的传递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的可喜局面。在全市117万个家庭中,有108.6万个参与到家庭文明建设中,占家庭总数的92%。
“俺从小就知道自己是父母抱来的孩子,他们待俺如亲生,俺就要懂得知恩图报。”徐红旗家庭获得许昌市“最美家庭”称号,徐红旗高兴地对记者说。
徐红旗拄着一根拐杖,走路一瘸一拐。就是这样一个自己都需要被照顾的残疾人,13年来和妻子罗卫红不分昼夜地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虽然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徐红旗用一颗至孝之心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好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也体现了优良的民族之风。更重要的是,市妇联以“最美家庭”建设为载体,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培育优良家风,以家风带民风、树新风,使广大妇女和家庭学有榜样,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三力”许昌贡献力量。
树立典型 弘扬良好家风
24小时全职保姆,无假期厨师,全天候贴身管家,还是兼职教师、医护人员、心理辅导员……她就是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张凤云。
张凤云共有6个孩子,与她没有血缘关系。原来,2016年市社会福利院筹备“莲城家园”家庭养育项目,需要护理员同另一半像真正的家人一样,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孩子们都特别好,每个都很懂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些孩子在全社会的关爱下,能够健康成长。”谈起这些年的感受,张凤云笑着说。
张凤云家庭是我市“最美家庭”的一个典型代表。5年来,我市“最美家庭”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在2017年、2018年,我市以“家风带政风、家风带行风、家风带社风”为主题,重点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清廉家风建设,通过家风带动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政风;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诚信家风建设,通过家风带动诚实守信、回报社会的行风;在农村和社区,开展崇德家风建设,通过家风带动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的社风。
在评选过程中,我市利用“网络投票”环节,将“最美家庭”候选家庭的照片和事迹简介在市妇联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让群众参与网上投票。经百万余次的点击投票和评委会的综合审定,最终评选出10个“最美家庭”和10个“最美家庭”提名奖。
我市还把“最美家庭”建设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使活动更接地气。2019年春节前,市妇联联合市文联、市诗词学会等单位,面向全国开展“树家庭美德 、扬文明新风——好家风好家训”楹联征集活动,得到了全国楹联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先后征集楹联223副。
目前,全市共展示出家庭照片2470幅,举办家风家训展示、评议会2046次,征集好家风好家训724条,举办“最美家庭”故事会1218场;评选出孝老敬亲、夫妻恩爱、教子有方、爱岗敬业、热心公益等各类家庭6236个,其中,5个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61个家庭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和“最美家庭”提名奖,91个家庭被评为许昌市“最美家庭”和“最美家庭”提名奖。
我市沙闪闪家庭和冯俊霞家庭曾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现年39岁的沙闪闪是沙家牛肉第五代传承人,她心地善良,孝敬公婆,又热爱公益、胸怀大爱,为善孝莲城写下了令人称赞的一笔。现年57岁的冯俊霞是鄢陵县张桥镇河岗学校校长,她在家孝敬老人,关爱家人,在校关爱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心中的好“妈妈”。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件件暖心的善举,她们以自己的道德光芒,照亮了这方土地,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每个人的精神世界。
如今,孝老敬亲、夫妻恩爱、教子有方、爱岗敬业、热心公益等“最美家庭”先进典型在许昌大地上层出不穷……
示范带动 惠及千家万户
一条条正能量的家风、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家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最美家庭”建设深入推进,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
增强荣誉感。我市选取不同类型的家庭典型,或拍摄成片,或指导其讲述家庭故事,并对这些典型进行隆重表彰,让这些家庭的家风、家训和家庭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增强存在感。我市通过故事巡回报告会、故事进社区活动,将“最美家庭”故事视频在社区播放,让这些动人的故事家喻户晓,增强广大群众争创“最美家庭”的意识。
增强责任感。我市编撰《最美家庭家风家训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挖掘“最美家庭”文化的渊源,展现“最美家庭”建设的成果,增强“最美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去年,全市开展家庭文明建设系列活动,举行“最美家庭”事迹报告会,讲述“最美家庭、最美家风”故事,传播向善向上的家风正能量,在全市掀起了“寻找最美、学习最美、争做最美”的热潮,涌现出辛纲家庭、张红彦家庭等一批全国“最美家庭”代表,成为人们学习的家庭典范。
现年36岁的张红彦是建安区河街乡陈胡村人,她与丈夫共同经营许昌宏利汽配有限公司。张红彦一家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张红彦发动陈胡村村民组建了孝老爱亲团,常常为村里的老人理发、洗脚,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在敬佩、感动之余,一个个“最美家庭”正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百姓心中,激励更多家庭“学最美、做最美”。可以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就是通过发现、树立身边的“最美家庭”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妇女群众和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以好家风助推好政风、好社风。
市妇联主席张淑芹表示,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市妇联将继续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广大群众中寻找“最美家庭”,让广大妇女在“娘家人”的关爱下,生活更美,梦想更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