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在我市农村采访时发现,很多乡村都在乡土人才上下功夫、做文章,他们或走访,或座谈,与乡土人才共叙桑梓乡情,共谋发展大计。近年来,乡土人才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他们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破解乡村振兴中“人”的难题,发挥好乡贤的重要作用,以此聚集乡村振兴的建设力量。
如何让乡贤能留下、扎下根、结下果?笔者认为不妨以乡情乡愁留住人。聚族而居的乡村是根和魂,凝聚了乡邻关系的乡情与乡愁是所有大家共同的情感。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感动和凝聚各方人才支持乡村建设、组织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汇集智慧力量回馈乡村经济,将乡情乡愁真正转化为热爱家乡、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实际行动,增强乡村人才的归属感。
让乡贤长期扎根基层,应该给其足够的人文关怀,解决其后顾之忧。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首先需要解决好他们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让这些新农人潜心务农;其次要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提高新农人务农的比较利益。要给农业以更多的保护和扶持,实施各类农业人才支撑支持计划,让新农人有更多生存安全感和物质获得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广大乡村成为各类返乡人士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想让他们大展身手,就要充分信任、大胆放手,让这些新农人有用武之地,学有所用;就是要让新农人当主角、挑重担、展魄力、创大业,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让新农人享受做事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