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芳 通讯员 王丽飒 卢卫国
在职自学、集中授课、基层教学、学员论坛、异地培训、专题式培训、研讨式培训、调研式培训……点击襄城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关键词”,创新之风扑面而来。
“干部培训是提升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还需继续努力奋进,需以更实的举措武装头脑、更新的理念解放思想、更大的力度提升素养……”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在“领导干部上讲台”专题培训上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的殷切期望犹在耳畔。
去年以来,襄城县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按照“培训对象全覆盖、培训内容求实效、培训方式创特色”的原则,着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旨在为襄城培养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领导干部队伍。该县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题班、轮训班260余期,培训各级各类党员干部39750 人次,开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提升站位,拧紧干部教育培训“总发条”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干部教育培训是推动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
为做好全县干部培训工作,襄城县于2018年年初成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具体培训内容。
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主持召开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制定了《襄城县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为使培训内容切合实际,更好地满足全县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成长成才的需要,该县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相关单位意见建议,并归纳梳理、分析汇总,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对全县各单位承办的培训班进行审核把关,并将其列入全县培训计划,有效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度和实现全县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
创新载体,激活干部教育培训“新引擎”
如何顺应新时代新要求,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襄城县认真组织,帮助党员干部认清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全县发展现状及方向,针对县直单位、乡村干部不同群体,精心选定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模式。在科级干部主体培训班中探索以“党校学理论,外出开眼界,基层学经验”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1+X”培训模式。“1”即安排一定课时的理论业务学习。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专门聘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采用桌面推演、访谈式赏析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生动性。“X”即在理论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采取走进基层现场教学、参观学习、实践课堂、座谈交流、一线体验等培训形式,让学员走进一线,走进基层,亲身体验,亲身感受。
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对农村干部进行集训,通过专题辅导、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能力水平。
主体培训常态化。通过推进“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合作办学”,联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校,举办清华大学襄城县领导干部能力提升高级研究班,帮助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提升履职能力和领导力,更新思想观念和改变思维方式。
突出效率,开足干部教育培训“发动机”
“在体验式教学中,我们聆听了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感受到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凝聚了前行的力量。”2018年6月,轮训班的学员们集体来到延安干部学院和西安交大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专题培训,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后,大家都表示感触颇深。
全神贯注地听课、深入透彻地思考、坦诚认真地交流。学习培训期间,学员们在热烈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凝聚出行动的共识。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普遍感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并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思维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作中去,以更加科学的理念和思路、更加创新的方法和举措,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今后,我县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为统领,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夯实行动之能,为推动襄城发展、讲好襄城故事提供人才智力保证。”襄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干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