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三年攻坚

教育攻坚的决心 让人满意的答卷

——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工作回眸

3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新闻发布会

政务开放日,各界代表走进建设中的职教园区

市教育局主要领导调研三年攻坚项目

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

中招体育考试更加透明、公平

教育三年攻坚重点项目之鄢陵县一高

教育三年攻坚重点项目之长葛市后河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本报记者 罗校远 松召峰 通讯员 杨继奎 李孝

教育“攻坚”加快推进,全市计划三年建设的315个项目,开工294个;竣工投用242个,新增学位12.93万个,目前在建项目52个。

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建成投用标准化寄宿制学校76所,“大班额”正在逐步消除,我市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级验收。

全市已成立教育集团50个,辐射139所公办中小学,三年攻坚新建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2所幼儿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园,“择校热”正在逐渐退烧。

387个“全面改薄”建设项目全部完成,204个“城镇扩容”项目竣工投用,三所学校顺利入驻职教园区。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应入尽入”,教育脱贫攻坚实现“应助尽助”,投入7967.9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7万人次,“好上学”“上好学”正在变为现实。

……

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两年有余(截至3月上旬),各项任务大头落地,我市交上如上答卷。

这份答卷的起笔,是2017年年初的全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动员会。这份答卷的书写过程,贯穿始终的是我市重视教育、发展的教育的决心!

大手笔 “组合拳” 教育攻坚提品质

3月12日上午,长葛市颍川路学校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该校正式启用。据悉, 该校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2018年秋季已部分招生。全部启用后的颍川路学校能容纳5000余名学生就读,服务范围将扩展至产业集聚区北部9个社区,有力地解决周边社区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同时也将大大缓解老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目前,该校现有教职工90名,学生945名。

颍川路学校是长葛市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我市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7年2月,为解决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教学质量不优等热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动员会,印发了《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2017-2019年)》,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攻坚指挥部,明确了攻坚任务,基础教育提升攻坚工作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根据《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2017-2019年)》,自2017年2月后的 3 年时间内,我市将投入 100 亿元资金,发展 “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全省一流”的教育事业,打造中原教育强市。

在这次会议上,我市确定了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 ”———

2017 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100 所、幼儿园 50 所,其中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15 所、幼儿园 20 所。

2018 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60 所、幼儿园 30 所,其中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9 所、幼儿园 20 所。

2019 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40 所、幼儿园 20 所,其中,中心城区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6 所、幼儿园 10 所。

全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不止有 " 大手笔 " 的资金投入,还打出了一套“ 组合拳”:通过实施“ 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扩容、高中教育提升、民办教育创新、教育质量创优”“ 五大工程 ”,实现“ 三个率先”" ——在全省率先普及学前教育、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3 年时间,许昌一口气要新建和改扩建 200 所中小学、100 所幼儿园,仅中心城区就可新增学位 4.5 万个。同时,重点打造 10 所省(市)级示范性高中,成功创建 50 所精品学校。

多举措 强推进 敢叫旧貌换新颜

攻坚,是除 “顽疾”、祛“沉疴”,啃“硬骨头”。它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单枪匹马”打冲锋,而是事关全市、全局的大事,是一场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各种资源有效凝聚的重大战役。

为此,我市健全机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高规格的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指挥部,书记、市长亲任政委和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以领导机构的高规格彰显攻坚工作的高摆位。市教育局抽调10名精干人员成立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综合、宣传、项目、督导4个工作组,专门负责攻坚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为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指挥部建立了指挥长办公会议、双周工作例会、市级领导联系县(市、区)、督导、通报、责任追究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督导检查,定期考核,对各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解决,对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整改;指挥部将攻坚任务细化分解成46项,分别由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承担,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为了保障教育攻坚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我市建立台账,挂图作战。攻坚办督促各县市区将全部建设项目制定推进台账,形象进度细化到月,工作责任明确到人,统一格式制作版面张贴上墙,每月根据督导情况粘贴进度标记,全市项目推进一目了然。强力督导,严格考核。指挥部成立3个督导组,不定期到分包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攻坚办督导组每月进行一次专项督导,统计推进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项目考核,采取形象进度现场拍照、现场登记等形式,对每个项目建档立卡,并根据考核情况对各县市区进行计分排名。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去年以来,共印发考核结果通报3期,督查督办通报11期,有效督促了各县市区对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整改。

为了促进各县(市、区)之间的工作交流和比学赶帮,攻坚办组织了多层次、多场次的项目观摩活动。2017年8月中旬和2018年7月上旬,由市委副书记带队,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召开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高规格的观摩点评会(推进会)。同时,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全市教育系统观摩点评活动,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观摩和评议评价等形式,全面了解各县(市、区)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展示推广项目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发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项目观摩,促进了县(市、区)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提高,掀起了在项目建设方面各县(市、区)之间的比学赶帮热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8年市攻坚办按照攻坚工作推进计划,积极谋划攻坚项目,进一步完善推进措施,强化项目建设督导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较好地增加了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有效缓解了“上学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时,教育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市委书记胡五岳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指导教育工作,组织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切实解决教育发展难题。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认真履行教育职责,重视支持教育工作,共同营造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浓厚氛围。

据统计,截至2019年3月上旬,全市计划三年建设的315个项目(中小学211个、幼儿园104个),开工294个,总体开工率为93.3%;竣工投用242个(中小学155个,幼儿园87个),竣工投用率76.8%,新增学位12.93万个(中小学10.26万个,幼儿园2.67万个),学位形成率64.7%,目前在建项目52个。其中,中心城区(魏都区、开发区、东城区、示范区、建安区城区)三年共安排中小学项目35个,全部为新建项目。目前已竣工8个,形成学位1.1万个,投入资金5.7亿元;在建17个,预计今年秋季开学绝大多数可竣工投用,可形成学位2.7万个,预算投入资金24.3亿元;目前还有10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预计将于今年7月份大部分可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学位1.7万个,预算投入资金15.6亿元。通过三年攻坚的顺利实施,全市教育资源得到了快速扩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得到了有效缓解。

重落实 画好圆 回应百姓新期待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是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市教育局局长杨钧安说,今年我市将持续加大三年攻坚项目督导力度,23个未开工项目陆续在3-7月开工,50个在建项目要在6月底前主体完工并于秋季投用,确保三年攻坚项目建设完美收官。

同时,2019年,我市教育攻坚的探索将更深一步,一系列新举措,将促进我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我市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公益普惠根本方向,新建、改扩建36所幼儿园,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无证园、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的专项整治,不断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率和普惠园覆盖率;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我市将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意见》,制订出台《许昌市新高考行动计划》,确立行动计划三年目标,基本化解大班额;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跟踪检测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实施《许昌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扎实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学校项目建设。做好省级第二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校遴选工作;认真执行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和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标准,落实有关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与新高考相适应的各项机制。

——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我市将制定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方案,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抓手,以改善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底线,以集团化办学为引领,优化农村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提高办学水平。做好“全面改薄”验收、总结、绩效与评估工作,重点督查“20项底线”要求和五年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确保“全面改薄”圆满收官。认真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严禁产生新的超大班额。确保如期完成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2%以内、超大班额有所下降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以内、消除超大班额。加强学生失学辍学情况监测,完善行政督促复学机制,严格控制因贫辍学,建立健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我市将强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确保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三全”指教学应用、学习应用、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加快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数字资源“供给侧改革”,让农村孩子随时共享线上线下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完善民办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依法依规办学、依章依制管理。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实行“零容忍”,切实强化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意识。加强对举办者、管理者、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民办学校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拓宽办学思路和格局,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杨钧安表示,在基础教育提升项目建设大头落地、教育改革全面开启的当下,全市教育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不断开创许昌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为早日实现中原教育强市目标而不懈努力。

(本版图片均由徐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