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质量

提质增效 凝聚许昌教育跨越发展新动能

——看我市如何抓住“生命线”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教育局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考试

教育改革培训

教师参加创客知识培训

十八岁成人礼

许昌市首届机器人大赛(预选赛)

师生同台献艺

师生共享户外时光

本报记者 罗校远 松召峰 通讯员 杨继奎 李孝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区域教育的晴雨表。只有提高质量,才能赢得尊严。

今年,是我市教育系统的“教育质量提升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举全局、全员之力,聚焦教育质量打一场“重质量、提质量、评质量、奖质量”的攻坚战、持久战。

打出“组合拳” 落实在行动

“随着基础教育三年攻坚的强力推进和奖励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硬件不足和待遇不高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2月22日,在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杨钧安说,“市教育局党组将2019年确定为‘教育质量提升年’,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质量抓不好严肃问责,质量上不去决不收兵。”

也是在此次会议上,我市进行了周密部署,誓要打出提升教育质量的“组合拳”:

——强化责任抓质量。根据要求,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班主任、各科教师将勇担提升教育质量的责任,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出“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质量、人人提高质量、人人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和环境氛围。市教育局将从“质量目标、质量管理、质量考核、质量评价、质量奖励及营造质量提升环境”等方面,以建立完善针对机关干部、学校班子和教师质量考核机制为重点,制订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

——深化教改抓质量。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2019年起,将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作为校长考核和教师专业知识考核的重点内容,着力提高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意识和掌握运用课标的能力水平。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战场,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引领,以学科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为着力点,瞄准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反思、家校合作等环节,在深度教研、集体备课、科学备考上出实招儿、亮高招儿、练内功、下苦功,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并组织大型课堂教学展示观摩及论坛研讨活动,让课堂亮起来、质量优起来。同时,我市将从提升命题质量水平、严格考试组织管理、优化评卷分析流程等环节入手,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水平和监测结果的有效应用,扎实推进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监测,引导评价方式转变。今年国家层面将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意见,我市也将第一时间制订出台市级层面的具体方案和行动计划,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上来。

——综合施策抓质量。教育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根据安排,我市将让教育科研“强起来”。大力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提升教育科研服务教育改革的能力;完善教研员联点联校、送教下校制度,以问题导向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教研水平。让教育评价机制“动起来”。强化教育评价指挥棒意识,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评价方式排查梳理和分析研判工作,分层分类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举措。建立完善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学满意度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化测评工具及评价模型,立体、客观地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状况。适时发布评价报告,指导学校克服“五唯”顽疾,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奖励激励机制“活起来”。进一步发挥“市长质量奖”、校长职级薪酬和课后服务专项经费的导向作用,各地各学校要坚持“质量至上、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以一线教师、班主任以及业绩突出的优秀团队为重点对象,研究制定导向鲜明、标准透明、档次分明并切实可行的奖励激励方案,坚决杜绝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真正奖出团结、奖出干劲、奖出比学赶超提质增效的大好局面。

做实做好教研 引领质量提升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质量为魂;质量大计,教学为本,教研为基。

2019年,市教育局把组建许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在完善教科研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上率先发力。近期,我市将筹备召开首批教科研基地试点学校揭牌和市级学科中心教研组成立专题会议,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教科研重心下移、深入一线”的指示要求。

许昌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吴良表示,教研部门将自觉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以求实的信念、追求和行动,以务实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切实发挥教研的引领支撑作用,全力助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今年,为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根据《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市教育局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订了《许昌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根据《规范》,我市各学校将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各校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任组长,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各校要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将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订本组教研活动计划;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听评课、说课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根据要求,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重要价值、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课题进行教改实验,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校本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是报告、论文、札记、反思等,其关键在于成果要体现所做的研究,是要解决本校或某年级、某班级的什么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和结论是什么。

2019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向、拼搏进取,积极回应群众期待,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开启了许昌教育弯道超车、蝶变升华的壮美征程,让过硬的质量成为许昌教育的耀眼名片。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升质量夯实根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操盘手和实现者。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为学校乃至全市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2019年,我市也将开始新的探索。

2019年,我市将继续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李芳、张玉滚精神,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开展以“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案例评选、师德演讲、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做好“许昌最美教师”“许昌市德高望重老教师”、许昌市师德标兵及师德先进个人宣传推介,弘扬新时代许昌教师高尚精神,营造重德养德、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进一步建立健全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师德行为底线,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落实好《许昌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确保对师德师风问题做到动态掌握、及时纠正。

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于东恩介绍,我市将制定《许昌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三年计划》,进一步完善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增强各层面教师培训的实效性。2019年,我市将继续落实《河南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全面深化教师培养领域综合改革。聚焦教师教育管理者、教师培训师培育对象、省市级名师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及其培育对象的培育工作;出台《许昌市教师梯队攀升体系梯级教师标准》,构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养长效机制,构建培养从校级骨干到省级骨干、从县级名师到中原名师的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梯队;加强中原名师及工作室管理,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许昌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遴选2019年“三名”工作室及主持人、成员,建设和完善一批“三名”网络工作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发挥“三名”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督促指导建安区完成省级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举办第四届乡村教师优质课评选、第十一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暨2019年度优秀论文比赛活动。

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我市将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招聘办法,建立完善教师考核招聘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组织实施2019年度教师考核招聘、公开招聘和城市特岗教师招聘工作。指导县(市、区)做好2019年教师招聘工作,鼓励引导县(市、区)建立稳定有效的乡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城镇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持续开展对口支教。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

我市还将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岗计划”,加大“特岗计划”中体音美、英语、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力度;加强服务期内特岗教师的管理工作,落实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工作岗位和编制,督促设岗县(市)落实特岗教师的相关政策,做到特岗教师与在职教师同工同酬;做好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招生、就业安置工作,及时按政策为该类毕业生办理聘用、入编等相关手续,确保到小规模学校、教学点任教,确保有编有岗。

同时,我市还将持续加强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按照省人社厅、财政厅、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督促县(市、区)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教育支出,优先解决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所需经费,保证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逐年提高。

(本版图片由徐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