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神州气象新,万物吐绿润古城。
4月,在不知不觉中来临,带着温润的春风拂过襄城大地。春风吹得田间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一眼望去,惹人的绿意中带着点点金黄。
又是一年花开时,黄萼裳裳待君至。4月1日,第二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将在襄城县首山正式开幕。勤劳智慧的襄城人邀您前来赏万亩花海,游红石谷村,品古城美食,登七彩首山。
本报记者 武芳 通讯员 蔡曼玉 王丽飒
春来襄城景色美
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油菜花铆足了劲儿竞相开放,其间蝴蝶翩翩起舞,蜂儿穿梭采蜜,鸟儿欢快歌唱,与花儿呼应,甚是热闹。繁花蔓延了整个首山,引得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徜徉在油菜花丛中,浓浓的香味夹杂着馨香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大家纷纷驻足留影,将这一刻的美好定格。
“听说这里要举行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我带着家人来看看,拍拍照。你看这油菜花开得比去年更好了,油菜花一开,咱家门口的首山真是变成‘金山’啦!”说起马上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家住襄城县湛北乡的王女士充满了自豪感。
“去年举办第一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的时候,我就来过,今天过来一看,花海更大了,路也更顺了,从平顶山开车过来20分钟就到了,等今年开幕了我要带家人来这里住两天,好好看看。”来自平顶山的游客李先生说。
襄城县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保留至今的古城墙依水而建,置身其中你能感受到千年之前的历史文明。在这里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开华夏文明之端;创建于唐代的文庙见证了“儒家文化”在襄城的发展,襄城莘莘学子勤勉图强,贤人达士辈出,明代中期甚至出现“襄半朝”之盛况;道教圣地五岳庙更是“道教文化”中原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从隋朝至今香客如流,游客如织;历史名刹乾明寺更是在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紫云山辖区内有“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的自然美景;汝河蜿蜒穿境而过,首山自西向东连绵起伏,依山傍水的独有地理位置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是中原地区少有的“开门见山,推窗听水”的美丽古县。
近年来,襄城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逐步形成以首山景区为龙头,以明清古街、紫云山、乾明寺等景区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着力将襄城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山水旅游、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城市,树立“千年古县、人文之都、灵山秀水、诗意襄城”旅游品牌。
精心筹备为精彩
金灿灿的油菜花,不仅是春姑娘给予人间的悦目之礼,还是襄城县向各地游客发出的邀请函。
2018年4月,襄城县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活动当日就吸引游客8万人次,网上相关信息被点击上百万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6万人次,签约招商项目27个,涉及资金50多亿元,吸引国内各大知名媒体争相报道。
为进一步扩大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的影响力,充分彰显襄城文化旅游软实力,襄城县决定于2019年4月1日至7日举办第二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
本届旅游文化节的主题是“千年古县、诗意襄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简朴务实”的原则,注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利用首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入挖掘襄城特色文化,实施“七彩首山”项目,整合襄城文化旅游资源,集中连片种植油菜花,通过广泛宣传推介,着力擦亮“千年古县、人文之都、灵山秀水、诗意襄城”的旅游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客商来襄城观光旅游、投资创业。
为确保第二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襄城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以油菜花为主题元素,以乡村旅游为经济发展新动力,从2018年10月份以来,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全力以赴,紧锣密鼓地筹备,致力将首山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油菜花赏游佳地。
据了解,与第一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相比,今年的旅游文化节看点更多,在油菜花的种植规模上,由原来的10690亩,增种至2万余亩,而且以后还将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到首山赏花,该县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成可停泊80多辆大型客车的停车位和1000多辆小车的停车场,满足景区旺季停车需求;修建山顶广场,木栈桥四通八达,观景台可让游客“择高处立,俯瞰全局”,种植薰衣草、樱花等各类名贵花卉,方便游客游玩休憩;以旅游线路沿线、景区、交通集散地等游客密集区域为重点,共建设旅游厕所2座(1座2A级旅游厕所,1座3A级旅游厕所),满足游客需要。
此外,旅游文化节期间,该县还特地推出了设计文化交流、旅游商品展等7项主题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其中,在4月1日举办的开幕式上,该县精心筛选包括越调、心意六合拳等非遗文化展演在内的民俗文艺表演节目,将为群众打造一场视觉盛宴;活动期间,襄城县以油菜花旅游文化特色为重点,邀请30多个商家在首山举行旅游商品展,重点展示景春堂金菊茶、姜庄九宝等旅游商品;举办首山美食节活动,精选襄城特色美食35种,红烧猪蹄、焖面、胡辣汤等色香味俱全,征服游客味蕾。同时,该县还在旅游文化节期间举办书画摄影展、邮票发行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体验。
生态旅游富农民
春天里,百花开,最恋的还是那漫山遍野的一抹金黄。油菜这种很普通的农作物近两年被“高大上”化了,被搭台,被唱戏,被做大,农民致富的机会更多了。
襄城县湛北乡北姚村紧挨首山,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该村群众基本靠上山采石养家糊口。前几年政府封山育林以后,老百姓石头采不成了,感觉没有了收入门路,没有了依靠,心中也没了发展方向。
在多次考察学习后,北姚村“两委”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决定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并依托村里原来种植大面积樱桃的优势,确定以发展樱桃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以前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名气不大,樱桃熟了,没人来摘,农户自己采摘费工费时,好多樱桃都烂到了地里。”襄城县湛北乡北姚村党支部书记侯铁旦说,第一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举办之后,提升了这里的知名度。去年“五一”前后,村民们种植的一千多亩樱桃,不出两天时间就被游客采摘一空,零售价格由原来的每斤七八元变成现在的每斤15元,群众收入翻一番。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把群众发展旅游的热情调动起来,以往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愿意回乡创业了。
原来在外地做餐饮生意的郑飞要,2017年回到家乡,把老家的宅子改造成民宿,现在一天能挣300元。第一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后,他又筹资建了一家“农家乐”,编织起了自己的“金色梦”。
“由于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的影响,现在每天能接待200余名游客,我还准备继续扩大民宿规模。”郑飞要说。
与此同时,作为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所在地的北姚村还依托大量的菜籽资源,成立了“襄城县众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建了一座老油坊,购置木制传统挤压式榨油机,新建了一座储存仓库、一个新型榨油车间。目前,粮仓、新型榨油车间已经建成,每天可榨油菜籽450斤,产出150斤菜籽油,按每斤菜籽油卖15元计算,每天可产出效益约2250元,每年运营8个月,就有约19万元的收入。光这一项,北姚村集体经济今年就可实现收入25万元。
“现在,我们将村民的土地进行统一流转,他们在收着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在自家门口务工、做小生意,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侯铁旦说。
4月的襄城,山花烂漫,绿意盎然;4月的襄城,遍地金黄,芳香四溢;4月的襄城,春光灿烂,气候宜人……这个春天,不妨到第二届中国·襄城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来,亲近自然,寻找乡愁,共享“执手共漫花枝下,不负春光不负卿”的动人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