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今日魏都

自1985年走上讲台,李旭从一名普通音乐教师成长为名校校长,虽然很忙,但她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她说——

“三尺讲台是我的根”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赵延鹏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许昌市功勋校长”……李旭的荣誉很多,但她始终认为,最名副其实的称谓还是老师。

听课、调研、开会、抓教学、管人事、谋规划……作为市文化街小学校长,李旭很忙,但每周8节音乐课从不少上。这是她对孩子们作出的承诺。

自1985年走上讲台,李旭从老师、主任到成为校长,她把自己的青春芳华献给了钟爱的三尺讲台,即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后,她依然不忘初心、不离课堂。

“跟孩子们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

专注的目光、敏捷的思维、爽朗的笑声……4月1日,初见李旭时,记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她对教育的热爱。

一周要上8节音乐课,即使已经具有正高级教师职称,课程内容也早已驾轻就熟,但为了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李旭还是会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每节课。如果因外出培训或开会等其他因素无法给孩子们上课,她也会在回到学校后把课补上。李旭说:“虽然平时行政事务繁忙,但每当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格外年轻。”

作为学校一把手,校长是否带班上课并无硬性规定,也有不少同事劝李旭不必再上课,但她不舍得离开讲台。她认为三尺讲台人人平等,当校长是暂时的,课堂才是永久的。讲台是她的根据地,排练场是她的主阵地,她喜欢上课,作为老师,价值就应该在课堂上体现。她说,若干年后看到曾经教过的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栋梁之材,那是特别自豪和骄傲的事情。

“校长上课特别活泼幽默,完全没有距离感。我们有什么想法,都会和她交流,听听她的建议。”市文化街小学六(3)班学生马艺明说,无论是多小的问题,大家都愿意直接跟校长说;而他们提的意见,校长也会很认真地听,并且很快就会着手解决。“校长平易近人,总是和我们打成一片,成为我们的大朋友。她既教我们知识,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都很喜欢她、敬佩她。”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李旭多次被省教育厅、省教研室邀请,担任全国“一师一优课”、省优质课专家评委;作为河南省名师的优秀代表,到开封、兰考、临颍等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编排的大型团体操等,已成为许昌市大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风景……作为一名一线老师,业务上的累累硕果见证着李旭的教学魅力和成就。

全面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我市近年来推出的创新教育改革理念。对于李旭而言,让更多孩子“上好学”,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肩负的时代使命。自2012年以来,市文化街小学先后成功“牵手”市回族小学、市郊大罗庄小学和董庄小学,通过联合办学,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2017年,市文化街小学七一路校区投入使用;2018年,市文化街小学又接管天宝路校区。随着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推进,李旭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名校应因‘实’而‘名’,因此更要立足名誉做实事。”在李旭看来,一名老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作为一名校长,也是一名党员,就要考虑带领一个团队共同奋斗。“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要把教育做好,一定需要一个团队。”

在几年的帮扶中,她不仅注重对帮扶学校进行内涵提升,还注重帮扶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如今,市文化街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一应俱全,送教下乡、送课到校、培训教研、校际交流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该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在李旭的影响下,市文化街小学的教师们热心教改、致力教研蔚然成风,该校先后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河南省平安校园”等称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旭表示,优质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就是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精英骨干,办出更多让人民满意的好学校,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在孩子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