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许昌智造

扎实推进“三大改造”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王培钦 整理

核心提示

2018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大改造”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地把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向纵深推进,多措并举,强化服务,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了全市“三大改造”年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了全市制造业转型攻坚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为扎实推进“三大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3月22日,在全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暨工业和信息化大会上,市转型发展攻坚领导组办公室印发《通知》,对2019年全市“三大改造”工作进行部署,指出2019年全市“三大改造”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本期《许昌智造》对该《通知》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

总体要求

突出智能制造在“三大改造”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同步发力,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路径,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许昌制造”向“许昌智造”转变。

重点任务

持续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攻坚目标:2019年,推动2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

●攻坚重点: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为引领,推动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逐步扩大贯标覆盖范围,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奠定基础。完善贯标示范机制,依托许继、森源等通过贯标评定企业,总结推广贯标优秀经验和成果。持续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分行业、分区域、分阶段评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市财政给予奖励。

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攻坚目标:2019年,建设3家省级智能工厂、6个省级智能车间,打造10家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攻坚重点: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续开展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培育工作,完善市级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推动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分行业选取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加快有效模式复制、移植和推广。

推动“机器换人”

●攻坚目标:2019年,推动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700台机器人(数控机床)。

●攻坚重点:继续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围绕机械、汽车、电子、食品、新型材料、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的关键岗位,以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生产,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安全”的目标。对机器人生产及应用企业,市财政给予补贴,扩大我市产业影响力。

发展服务型制造

●攻坚目标:2019年,培育2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

●攻坚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引导支持森源集团、德通振动、万杰智能等行业骨干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等。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引导企业上下延伸、左右拓展,推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科技与市场相结合、产业与金融相结合,支持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培育新型业态,积极推动制造企业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高端环节延伸。支持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柔性和快速响应机制,推进产品多样化和定制化的生产模式。

建设智能化改造示范园区

●攻坚目标:建设1家省级智能化改造示范园区。

●攻坚重点:以入选省级首批备选产业集聚区的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禹州市产业集聚区为培育重点,支持产业集聚区与国内外知名的平台服务商、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合作,建设园区管理服务综合系统(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区内企业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打造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运行管理全面互联和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智能化园区。

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

●攻坚目标:2019年,培育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

●攻坚重点:坚持综合平台、行业平台建设“双路突破”, 引进国内知名平台资源,与本土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合作,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基础设施、能力交易、应用软件等综合服务;围绕制造业重点行业,依托骨干企业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发设计、设备/产品管理、业务与运营优化等服务。引导企业在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发一批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

发展智能装备产业

●攻坚目标:培育1—2个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5—10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

●攻坚重点:持续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技术装备开发;围绕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物流仓储装备、新兴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重点企业。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重点培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深化企业诊断服务

●攻坚目标:2019年,为100家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30家企业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

●攻坚重点:以省“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进千企”活动与市级智能化诊断服务相结合,对企业“一把手”和技术骨干开展大范围专题培训和入户诊断服务。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企业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合作,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供服务。

加快推进“企业上云”

●攻坚目标:2019年,推动1006家工业企业、带动1872家中小企业上云。

●攻坚重点:鼓励云服务商加大技术、资源和资金投入力度,为上云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开展“企业上云”培训会,组织本地云服务商和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上云”深度行活动,制定支持“企业上云”的财政政策,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门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打造一批企业上云标杆企业。

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

●攻坚目标:2019年,培育1个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培育工作。

●攻坚重点:持续开展制造业“双创”平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培育,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要素汇聚平台、能力开放平台、模式创新平台,为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生产方式变革和组织管理变革提供支撑;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资源和配套设施服务,打造制造业“双创”新载体。

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

总体要求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立绿色生产的政策导向,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化改造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实现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降低1.6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重点任务

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

●主要目标:2019年,培育1—2家企业(产品)进入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名单和节能技术装备、“能效之星”产品目录。

●攻坚重点:按照《河南省能效和水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和《河南省工业领域重点高耗水行业水效“领跑者”实施办法》,组织重点行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对标提升。推荐申报能效、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主要目标:2019年,培育创建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建设50个绿色化改造项目。

●攻坚重点:依据《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导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绿色工厂的财政支持,按照《许昌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许政〔2018〕30号)文件要求执行。

开展专项节能监察

●主要目标: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高耗能企业和电机、变压器、水泵、风机、空压机等主要用能产品设备生产企业开展节能监察。

●攻坚重点:按照省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配合做好重点行业能耗监察工作,倒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加快提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

●主要目标:2019年,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推进一批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攻坚重点:依据《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令第38号)、《河南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实现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覆盖。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实施技术改造。

建设静脉产业园区

●主要目标:规划建设1—2个静脉产业园。

●攻坚重点:以中心城区和有废弃物处置需求的县(市)为重点,规划布局建设静脉产业园,加快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城市污泥等为重点的城乡低值废弃物无害化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主要目标:2019年,大力培育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龙头企业。

●攻坚重点: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支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环保装备企业按照《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大气治理)规范条件》《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不断规范发展。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积极引导和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市场应用。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总体要求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持续推动企业实施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示范创新型企业,开发标志性新产品,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迈进。2019年,持续推动4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投资不低于43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不低于25%,实施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不低于200个。

重点任务

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速升级

●目标任务:2019年,全市2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投资增长高于工业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不低于25%,实施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超过200个。

●攻坚重点: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升企业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为目标,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学习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体系,推动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质量、品牌和效益提升,不断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抓好企业技改工作,完善技术改造一库一系统建设,实施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充分发挥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全市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

培育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目标任务:2019年,新增1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创建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攻坚重点:在继续支持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围绕有关新兴产业的培育提高,加快推进我市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我市在制造业领域的产业、技术、人才优势,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新增1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努力推动培育单位通过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积极争取省政府有关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按照省级补贴标准给予一定补贴。

持续提升工业强基能力

●目标任务:2019年,争取2个以上工业项目成为国家、省工业强基示范项目。

●攻坚重点: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支持企业实施工业强基项目。聚焦智能终端装备、电力电子、动力电池、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和新型材料核心基础,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和基础零部件,争取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强基项目的支持,全面提升基础制造能力,夯实工业基础能力。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目标任务:2019年,建设100个以上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

●攻坚重点: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拓展空间,实施100个以上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围绕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工业品牌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企业等创新型企业,以及“双百”企业、隐形冠军等,引导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目标任务:2019年,创建1个以上省级“质量标杆”;创建1家以上省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

●攻坚重点:深入开展质量标杆创建、“质量标杆进地市”、 质量标杆交流培训、质量诊断和咨询等活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示范。支持企业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国家级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不断提升许昌制造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力度

●目标任务:2019年,研发2个以上技术水平先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攻坚重点: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在高端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有关首台(套)成套装备、单台设备和关键部件的奖励政策。

加快新产品研发及推广

●目标任务:2019年,工业企业完成研发及投产新产品在50项以上。

●攻坚重点:依据河南省工业新产品综合评价(认定)办法,支持企业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开展技术革新和改造,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发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方面的作用,构建产学研互动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