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花海经济”美了农村富了农民

本报记者 胡晨

4月5日,清明假期第一天。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被包围在海棠花海之中,来此休闲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河东张庄村,村西村北200亩海棠的长势正旺;村内三条主街两旁的垂柳之间,是盛开着的粉的、红的、白的海棠花,引来附近村民和郑州、登封、洛阳、平顶山等地的游客观赏;村东广场上,老戏迷们坐在小吃摊旁吃着焦香的油馍、煎包,有滋有味地观看精彩大戏……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海棠花,它不但能看,还能赚钱呢!去年俺村卖了60多万元的花卉树苗,今年一个多月就卖了20多万元啦!”村实佳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石红东高兴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在河东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石国昌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为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前几年,石国昌与退休教师张天鹏通过培育垂柳、冬青苗木,对全村街道进行绿化。2014年,村里成立实佳种植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200多亩,从山东引进并培育出西府、垂丝、冬红、北美、绚丽等五大系列20多个海棠品种,在大街小巷、居民庭院大规模栽种,让河东张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海棠专业村。

村里的实佳面粉厂兼并湖雪面粉厂后,成为全市最大的面粉企业;建起有机蔬菜大棚23个,建成“三粉”加工企业5家……如何进一步提升河东张庄村的知名度?在做活“花经济”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该村决定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海棠赏花节”,把海棠打造成“村花”和名片,不断提升河东张庄村的知名度,并以花为媒,宣传实佳面粉和红薯“三粉”。

为带动村民致富,村里优先招收贫困群众来苗圃当工人,他们在拿到每亩地每年500公斤小麦“租金”的同时,每月还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70岁的贫困户张国平每年收土地租金2000多元,老两口管理苗圃又有2万元的工资,顺利摘掉穷帽。“就这一棵棵小花苗,可是俺的摇钱树。”张国平一边侍弄花苗一边说。

“下一步,我们要做强‘花经济’、做大‘花产业’,扩大海棠种植面积,以花为媒叫响海棠种植育苗、面粉加工、红薯‘三粉’经济名片,让村庄更美、村民更富。”石国昌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