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

我市“银税互动”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 董蕊 通讯员 王勇涛)近年来,我市银保监部门、税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共享交换信息、创新融资方式,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相结合,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税务部门通过不同途径向各类银行提供税务信息1.3万条次;在全市“银税互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中行许昌分行、建行许昌分行、邮储银行许昌分行、光大银行许昌分行、洛阳银行许昌分行等5家银行,今年一季度已签约企业468家,签约金额达2.73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银税互动”贷款余额达83.53亿元,小微企业纯信用贷款余额达1.62亿元。“银税互动”产品已经成为激发全市小微企业活力、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有效推动了全市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机制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加快形成。

金融服务不断深化。我市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宣传“银税互动”服务模式、产品创新等情况,进一步扩大了“银税互动”平台的影响力和受惠群体。同时,银税产品进一步丰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银税互动”产品8个。如建行许昌分行共搭建了22个“税易贷”平台,实现了许昌地区全覆盖,拥有信贷余额的银税客户328户,金额1.53亿元。

融资难、融资贵得到有效缓解。一是助力贷款可得性维持较高水平。“银税互动”打破了税务部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畅的局面,建立了“银税互动”信息长效沟通机制,提升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2018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4.19%。二是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效降低。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授信审批提供了依据,加大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节省了传统融资过程中的抵押担保等费用,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三是助力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水平持续提高。在信贷管理方面,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观察小微企业的纳税金额变动情况来判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做好信贷管理,防控信贷风险。

政、银、企合作联动不断加强。近年来,市银保监部门加强了与市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微信群等形式不断促进银税合作的深化,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了与市税务部门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交流沟通,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不断加强,推动了“银税互动”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