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校远 松召峰/文 乔利峰/图
开展 “有温度的党性教育”
把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学校品位
成立14年,市七中再获高“含金量”荣誉!
在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上,我市公布2018年度许昌市精品学校,市七中不负众望,终成“精品”!
这所年轻的学校,始终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质量,用14年的筚路蓝缕,做有温度的教育,终于打造出了一座小而美的精品学校。
2005年,在市区天宝路以北、风景秀丽的清潩河东岸,市七中(原名市一中分校)正式揭开了神秘面纱,屹立在许昌人民的面前。
1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然而,对于“七中人”而言,这14年却有着别样的意义——他们见证了一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与荣耀。特别是近年来,“七中人”以许昌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为抓手,以创建“精品学校”为契机,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做有温度的教育,“培养能够终身学习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取得一系列让人赞叹的成绩。
在此过程中,市七中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质量为引导,其诸多探索可圈可点。实践中,他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政治理论水平,开展一月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逐步提高教师政治本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为了保证关于党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市七中党支部组建并领导了“效能提升检查小组”,按照“四加一”的管理思路,即“打造一个好团队、建立一个好机制、形成一个好风气、强化一个好保障,最终落脚在‘件件工作抓落实’”,细化工作目标,注重管理细节,“精细化管理”特色落到实处。他们还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以校外公益、校园环境清洁、社区服务等形式的义务劳动,强化教师学习团队建设。
同时,该校还完善了执行、督察、绩效评估机制,求得执行力的最大发挥。在党支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该校教师各方面的待遇逐步提高,为教师的幸福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教师队伍年轻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向党靠拢,校党支部收到的入党申请书逐年增加,党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在年轻一代教师中不断增强。”市七中党支部书记耿伟峰不无骄傲地说。
实施 “有温度的德育”
让“规则”陪伴孩子自由成长
著名的未来学家、曾担任过美国教育部副部长的约翰·奈斯比特先生曾说,教育不但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会改变世界的面貌。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德育,就是海上灯塔内那永恒不灭的指路明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基础教育各个环节,坚持‘五育’并举,提高中小学育人质量。”市七中校长张兆利说,市七中在办学之初就提出了“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并历经14年的教育实践,逐步落实、深入、贯彻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实践、生活每一个细节中,杜绝呆板空洞,没有强制执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全面实施有温度的德育。
该校以“知先行重,自主管理,培养健全人格”为原则,注重养成教育,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奋发图强意识。全面实施“四明八行”德育提升工程,即明做人之理、明做事之法、明求学之道、明生活之方,践行友善、诚信、规则、合作、善学、创新、勤俭、责任八种核心品质。通过中学第一课——“少年军校”、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青春远足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坚持每天课间操、眼保健操及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组织班会、报告会和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举办“校园十星”评选、表彰,树立榜样教育;结合清明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协作意识、知恩感恩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同时,市七中还坚持提升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优秀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德育课程系列化、德育活动特色化、育人环境和谐化等具有市七中特色的德育品牌……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做中国人、做文明人、做现代人”。
打造“有温度的校园”
“三美”引领孩子收获理想、懂得感恩、追求幸福
教育就像一杯茶一样,应该是温暖的。市七中校园充满了 “三美”,师生之间满是脉脉的温情。
——师生精神面貌美。“教育的温度源自教育的本质:心灵的对话。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市七中德育副校长李峰说。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该校认真组织好每天一小时的“快乐大课间,健康每一天”活动,将阳光大课间的自由活动与中招体育考试项目和学校体育特色结合,将自由活动时间变成体能素质训练时间,做实做细,并进行检查评比,实现了“人人有项目,周周有活动”的目标;举行“校长杯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引导学生增强体育锻炼;开展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春秋两季体育活动,加强师生间的活动,增强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显示了学生的青春活力与朝气;举办以“传承国学经典,塑造君子淑女”为目标的国学经典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尽情展示才艺。在教师成长方面,该校每学期开学前组织教师参加为期一周,涵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学习、政治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规范了教师的依法执教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牢记师德行为底线,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者;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使全体教师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扎实开展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打造出“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的氛围;推广小型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设立校长小课题研究奖,鼓励老师跨学科成立课题研究组,提高教师对教材“二度设计”及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强化教研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该校还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师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学习习惯,并创设条件打造出“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的校园氛围。
——育人方法艺术美。 “先成人,后成才” ,是市七中建校之初确定并在14年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这六个字是我们成功的法宝,14年来,它像滴滴甘露滋润着市七中师生的心灵,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市七中这艘航船扬帆远行。”在市七中工作14年的王爱丽老师说。这个理念深刻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 “先成人,后成才”是市七中学生入校学会的“第一个遵循”。早晨国歌声响起,在教室学习、在校园值日的学生自觉面向国旗驻足肃立;一日三餐,学生打饭均能在“一米线”外安静等候;每天师生见面一句“老师好”;随手捡起地面一片纸片……这些细节,无一不彰显市七中办学理念的引导作用。该校还专门组建了合唱、舞蹈、书法、手工、美术设计、足球、广播站、魔方、数学、英语、花卉、文学、国际象棋、心理、篮球等学生社团,开设书法、心理、口语、足球等特色课程,努力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教学中,学校探索“教退学进、互动探究”高效课堂模式,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作为衡量一节课优质的标准,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尝试不同学科老师上同一节课的“融课” 活动,让学生在互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获取知识过程的快乐和成就感。
——校园文化环境美。市七中远离都市的繁华,收获了一份清秀与宁静。走进校园,内有乾坤,入眼便是贯穿校园的塑胶直线跑道,南起学校入口和教学楼,北至环形运动场,运动场北边有花卉社团学生种植的蔬菜瓜果,南临学生公寓楼,从公寓楼出来,就能看见容纳学校近千名师生的餐厅,餐厅门口矗立着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希望之星。与“希望之星”相望的直线跑道东边,从北到南依次为笼式足球、PU篮球场和举办大型活动的绿茵草坪和国旗台,国旗台南面,是被环形水道包围的文化长廊,悬挂的版面上,囊括了各学科的趣味小知识,空闲时间,学生们总爱在长廊上读书,琅琅的书声和满园的花香鸟语相融合,形成了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推行“有温度的教学服务”
提升“三度”让学生个性十足,让老师充满激情,让校园充满活力
提升“三度”(学生喜爱度、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是“七中人”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该校创建品牌学校的重要抓手和落脚点。
着力提升学生喜爱度。该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学生喜爱、内涵丰富的社团类校本课程,通过不断创新,逐步从8个社团扩展到了15个社团,现学生参与率高达70%。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每班抽取不同层次学生,对所教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匿名评教,评教反馈意见张贴在各年级办公室,通过机制创新帮助每一名教师都能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创新落实校园文化活动安排,致力于让校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该校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青春远足、放飞梦想”远足励志、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十星少年”评选、课本剧大赛、英语口语展示、元旦联欢会、书画摄影展、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班级足球联赛等校园文体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升家长满意度。该校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餐厅,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同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纪律及餐厅的环境、卫生和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加学校办学透明度,构建良好家校交流平台。开展“家长评校”,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每班的家长匿名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末位淘汰,与首席教师、星级教师评选,与教师工资浮动等挂钩。实施“家长放心行动”,针对雾霾等家长关心的问题,该校为每班安装了空气净化器,改善班级内空气质量;认真落实“三+一”安全管理防范模式和“首遇责任制”,把安全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安全管理与每天值班管理相结合,变一人操心为人人有责,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发生。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赞同。
着力提升社会美誉度。近年来,该校多次被省、市级新闻媒体报道,并先后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先进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示范校园电视台、河南省阳光体育大课间示范校、许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许昌市人民满意学校、许昌市2015年市长教育质量奖明星学校、2016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平安校园、2017年度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随着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市七中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求学殿堂。2018年,该校初一新生录取300名,有近3000名学生报名,彰显了社会各界对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认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张兆利表示,“14年芳华初绽,我们不忘初心!未来,市七中的老师,要继续做有情怀的老师;市七中的学生,要坚持做有梦想的学生;市七中的校园,要保持成为有温度的校园。在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路上,我们都是努力奋进的追梦人!”